國衛院發現PM2.5濃度下降 國人「4疾病」死亡率都降低

国卫院研究员陈裕政指出,PM2.5浓度从31.7降到21.47 微克/立方公尺,国人可归因于PM2.5的慢性疾病死亡比率也连带下降。记者邹尚谦/摄影

全球暖化日益严重,空气污染便是其中元凶之一,而空污不仅影响环境,连带更影响到国人健康。根据国卫院研究,细悬浮微粒(PM2.5)所造成的慢性疾病死亡率上升,包括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国卫院国家环境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陈裕政表示,国卫院追踪10年研究发现, PM2.5降至年平均12.5微克/立方公尺可达到国人健康、经济的最大化。

国卫院与环境部共同研究空气污染物对于国人健康的影响。陈裕政指出,自2007年至2017年,追踪台湾本土空气品质,以及国人健康状况发现,PM2.5浓度从31.7降到21.47 微克/立方公尺,连带影响国人死因中,可归因于PM2.5的慢性疾病死亡比率下降,肺癌下降4.26%、COPD下降6.91%、缺血性心脏病下降6.56%,中风下降最多,达到7.31%。

不仅如此,国卫院研究也发现,长期暴露在PM2.5当中会降低肾脏过滤功能,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追踪发现,但其他空污物却不会;同时,糖尿病患者受到PM2.5影响,导致视网膜病变、蛋白尿增加的风险上升。

而空污对肺癌的影响早有研究证实,但国卫院研究发现,空污会影响「肝癌」患者存活率,在调整粒状污染物、交通污染物等因子后,肝癌患者预后、死亡都受到负面影响。而美国研究也发现,肝癌患者暴露于较高浓度的PM2.5,会增加死亡风险。

陈裕政说,国卫院透过环境部空气品质监测资料、卫福部的健保资料库、美兆健康资料库、内政部死亡统计资料等本土数据,交叉统计后,才分析多种空污物暴露与死亡及疾病增加风险,

「PM2.5降至年平均12.5微克/立方公尺是黄金交叉」,陈裕政指出,空污下降,国人的健康成本也下降,但在经济资源有限的状况下,12.5微克/立方公尺是减量成本、健康成本都会达到最大效益的数值。

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根穆表示,环境部于今年4月29日预告修正「空气品质标准」草案,将PM2.5年平均值从现行的15微克/立方公尺,目标2027年达13微克/立方公尺、2030年达12微克/立方公尺。美国耗时15年才从15微克/立方公尺加严到12微克/立方公尺,台湾仅用时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