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死亡率、心血管疾病致死率、心脏病风险 这些食物吃起来

相较于缺乏铁质的参与者,摄取并维持足够铁质的人,未来10年内的死亡率、心血管疾病致死率与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机率,都会随之下降。图为心血管手术。(图/路透社)

为评估绝对缺铁性贫血与功能缺铁性贫血,对一般人罹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与死亡率的影响,德国汉堡大学心脏与血管中心针对欧洲3个世代、超过1.2万人,进行逾时13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缺乏铁质的参与者,摄取并维持足够铁质的人,未来10年内的死亡率、心血管疾病致死率与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机率,都会随之下降。

这份研究已发表于2021年10月份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脏衰竭》期刊。文中指出,铁对于维持人体功能至为重要;不论是输送与利用氧气,还是维持粒线体功能,铁都扮演关键角色。一个人如果出现绝对缺铁性贫血,往往会导致贫血与骨骼肌功能障碍。

现有文献已证实,对于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缺铁往往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心肌梗塞与心脏衰竭。在后续的静脉铁剂治疗中,则发现补充铁质可以改善心脏衰竭与各种缺铁症状,并改善运动能力与生活品质。

然而,该研究的对象是已经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换言之,对于健康正常的一般人而言,缺铁是否也对心血管疾病与死亡率产生影响,引起研究团队的兴趣。

为解答此一谜题,研究团队自欧洲3项世代研究中遴选12,164人,进行平均13.3年的追踪研究。所有参与者的平均年龄约59岁,55%为女性。参与者必须接受全面的临床评估,以掌握各种新血管疾病与并发症的危险因子,如吸烟、肥胖、糖尿病与胆固醇。

在该研究中,绝对缺铁的定义为储铁蛋白小于 100 μg/L。不过,当储铁蛋白低于30 μg/L时,则被归类为严重绝对缺铁。至于功能性缺铁,则是运铁蛋白饱和小于20%,就划入功能性缺铁。

在研究开始初期,60%的参与者有绝对缺铁,64%的参与者有功能性缺铁。在长达13.3年的追踪期间,有2212人死亡(18.2%);其中,579人死于心血管疾病(4.7%),1033人(8.5%)确诊罹患冠状动脉疾病,766人(6.3%)出现中风。

就富含铁质的食物来说,包括红肉、虾、蚬、蚝、菠菜、木耳、蘑菇、鸡蛋、黄豆、腰果、花生、芝麻等。(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胆固醇、血压、糖尿病、身体质量指数(BMI)与发炎症状等危险因子后,研究团队进一步评估缺铁对冠状动脉心脏病、中风、心血管死亡率与总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发现,相较于没有功能性缺铁的参与者,有功能性缺铁的参与者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4%,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风险则上升26%,总死亡率成长12%。至于有绝对缺铁的参与者,其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风险则增加20%;不过,绝对缺铁却不会影响死亡率与中风风险。

在计算年龄、性别、吸烟、胆固醇、血压、糖尿病、BMI等危险因子后,研究团队发现拥有功能性缺铁的人,接下来10年的死亡率约5.4%,因心血管疾病而死的机率为11.7%,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机率则为10.7%。

研究团队指出,这项研究证实中年人缺铁的现象很普遍,近3分之2的人有功能性缺铁,这些人在接下来的10多年更容易染上心脏病,也有更高的死亡风险;不过,如果铁质充分摄取、维持与运用,就能避免5%的死亡率、12%的心血管致死风险,以及11%的冠状动脉心脏病。

那么,如何摄取足够的铁质,又能让身体充分吸收呢?就富含铁质的食物来说,包括红肉、虾、蚬、蚝、菠菜、木耳、蘑菇、鸡蛋、黄豆、腰果、花生、芝麻等。

此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有助于身体吸收铁质,帮助红血球将氧气运送往全身,绿花椰菜、辣椒与水果都是很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咖啡与茶因为单宁酸的关系,会降低铁质吸收率,应避免于餐后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