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两岸从「准战争状态」到战争行为(王昆义)

国防部长顾立雄指,「封锁」(blockade)在国际法上有其定义,必须平等适用于所有国家,不能有例外,而「封锁」就是战争行为,引发舆论争议。(刘宗龙摄)

国防部长顾立雄日前在受访时指出,「封锁」(blockade)在国际法上有其定义,必须平等适用于所有国家,不能有例外,而「封锁」就是战争行为,一定会影响区域和平稳定及国际航班、船班。「封锁」显然是中共举行「联合利剑-2024B」军演之后受到关注的话题。只是中共若真的封锁台湾,两岸是否就真的进入战争状态?

过去,两岸对峙情况被称为「准战争状态」,也就是像战争,又不像战争的样子。前陆委会副主委赵建民曾以8个情况界定两岸已经进入「准战争状态」,包括:一、台湾国防部开始动员后备力量;二、解放军军机频繁越过台海中线;三、中国对台相关决策者发言日趋激烈;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新增发展利益受到威胁可进行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五、中国颁布香港国安法;六、两岸展开军备竞赛;七、民进党当局主动推进两岸经济脱钩;八、民进党当局增加对两岸往来的管制。

以上8种情况其实都不算真正进入「准战争状态」,否则解放军战机天天飞越台海中线,加上进行4次大规模的围台军演,两岸早就爆发战争了,但是目前两岸还是维持不战不和的状态。所以,若要严格的界定「准战争状态」,起码应该以历史视角来看,亦即在国共内战没有签订和平协议,正式宣布战争结束以前,两岸才是存在「准战争状态」。

「封锁」不一定是战争行为

这次顾立雄以「国际法」来界定两岸的现状,并认为「封锁」就是战争行为。若以联合国侵略公约来看,「侵略」是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至于「侵略」行为也明订 : 「一个国家的武装部队封锁另一国家的港口或海岸」。

至于,战争行为,依照维基百科的界定,是指在国家、政权、族群或准军事组织(如雇佣兵、民兵)之间密集的武装冲突。而战争的特征是极度的暴力、侵略、破坏以及死伤,参与方可能是正规军,也可能是非正规军队。在国与国的战争中,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

所以侵略和战争行为两者的意义,还是有所不同,侵略是指主权国家对主权国家,战争则是非主权国家之间也可能发生,国内的交战团体发生武装冲突,也是一种战争行为。比较特别的界定是战争是一种「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所以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就直接界定「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不提国家或交战团体。

由此可见,顾立雄提到封锁是战争行为,而不提侵略行为,应该是既认为台湾是主权国家,也是非主权国家。如果以旧金山和约界定「台湾地位未定论」,那么台湾至今在国际法上还是一个非主权国家。但是,赖清德总统刻意在国庆晚会和双十讲话中提到113年前的辛亥革命,也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互不隶属的「祖国论」,就是有意把台湾以中华民国的国号,认定是一个主权国家。

如果以「台湾地位未定论」来界定台湾的国际角色,那么台湾是一个非主权国家,中共若封锁台湾的港口,就不算侵略,只能说是交战行为。若以「祖国论」来界定台湾的地位,那么两岸虽然是两个主权国家,但是这是历史延续的问题,也是国共内战的延续,只能算是两个交战团体,是政治人物采取极端手段要分出政权胜负的问题,无关主权国家的战争行为。

结束敌对状态才能解决台湾地位问题

所以,不管民进党政府用什么名称来称呼台湾,既无法说清楚台湾的主权地位,也没法界定两岸关系中的侵略或战争状态。最终必然还是要回到2005年「连胡会」新闻公报中所提出的「结束敌对状态」,并签订「和平协议」,才是真正解决台湾地位的问题。可惜赖清德反对签订和平协议,在民进党看来和平协议就是「投降协议」,这是民进党人对台湾没有自信的问题,并非台湾人的问题。

由于两岸没有签订和平协议,结束敌对状态,因此大陆可以用自己的意志越过台海中线,对台进行围岛军演,国际社会对此也只能关切,无法进行干涉。顾立雄认为封锁会影响区域和平稳定及国际航班、船班,这又如何?大陆不准让其他国家的航班从台湾直飞大陆,就是认定台海航线并非国际航线,既然不是国际航线,大陆当然可以用任何理由禁止其他国家航班飞入台湾,根本扯不到战争行为。

就以近日美加军舰航行通过台湾海峡,大陆航母辽宁号当然也可以跟着通过,台湾除了关注辽宁号的动向之外,也没法禁止它通过,除非台湾宣布台海是台湾管辖的内海,先禁止美加军舰通过台海,才有权力禁止辽宁号通过台海。

所以两岸问题的解决,并非是军事问题,如果能回归到克劳塞维茨界定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政治手段解决来两岸存在的「准战争状态」或「战争」行为,才是真正达到两岸和平共处根本之道。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