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了40万名校生,找到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育儿方向
对于时间有限的家长来说,最好奇问题之一莫过于,为孩子培养什么能力在未来最可能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曾有哈佛大学的教授就追踪50年,研究40万藤校毕业生的收入后,发现了一个秘密——在这些毕业生中,有运动背景的人比非运动员多赚了快百万。哪怕不走运动员专业路线, 仅仅是热爱运动这个习惯,都能比其他人在职场上多赚6%-10%。换句话说:运动让孩子更聪明,对家长说,「鸡」什么都不如「鸡」出运动习惯来得最有用!
From 谷雨星球
微信号:guyujihua2021
01.
运动让孩子更聪明
在国外,有一个很知名的神经科学研究实验「零点体育课」:
在美国内普尔高中里,研究组找了两组学生,A组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吃饭,也不是读书,而是先运动。
运动也是不是随便动动,而是有一定的中强度运动,达到一个人最大心率的80%,比如跑步、跳绳等等,运动完以后再洗澡学习。对照组B组来了后则直接上课。
半年后,两组的差异令所有人惊讶:
A组的学生平均成绩包括阅读、数理逻辑等提升了17%-18%,而B组则平均提高了11%,二者的差异为6%-7%。这个差异看起来虽然很小,但足以让一个中等生变成优等生。
这个结论让更多人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
■运动后,大脑的多个部位被激活
这是有科学原因的。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掌管记忆的海马回,可以通过运动产生更多新的神经细胞和链接,大脑就越灵活聪明。
为什么运动完后马上学习呢?这是因为刚刚产生的神经链接并不稳定,如果你不马上用起来,它就会迅速全部删除。
用新神经链接做什么,就会越来越擅长什么。
有人发现,运动后打麻将会赢得更多,运动后睡觉特别舒服,都是得益于新产生的神经链接。而如果想提升成绩,就别在运动后刷手机看电视了,洗澡后迅速读书用脑,效果能事半功倍。
而且运动后会产生大量多巴胺,提升人的快乐感,平时一读书就心烦气躁的孩子,可能也会心情好很多。
所以,如果想要用好运动的效能,千万要运动后抓紧用脑时间,不要躺平或者睡觉,这是可能就会变成「四肢发达头脑空空」。
02.
运动也能让人更成功
著名咨询公司Gallup就曾做了一个《NCAA学生运动员研究:本科经历和大学后成果》的研究,专门跟踪了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的大学生运动员,想看看他们在本科期间以及毕业后的成长轨迹,和非运动员相比到底如何。
这个研究很有意思,它将「成长轨迹」拆解成了五个维度:
目标的 — 喜欢你每天所做的事情,并有动力去实现你的目标;
社会 —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个强大和支持关系和爱;
财务 — 有效管理您的经济生活,以减轻压力并增加安全性;
社区 — 你对你居住的地区有参与感,喜欢你住的地方,感到安全,对你的社区感到自豪;
身心 —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足够的精力每天完成工作。
最终结果很鼓舞人。
做过大学生运动员的人,大学期间担任领导角色的可能性比非运动员高24%,大学生活体验更好,获得研究生学历的可能性是非运动员的1.3倍,找到工作的可能性高6%,财务状况也更好,给母校捐款的比例也高出11%。
那么,具体在经济回报方面,做过运动员的经历到底会提升多少呢?一项2023年10月来自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就给出了具体的数据。
这个研究的合著者来自美联储银行、哈佛大学和杜克大学,他们跟踪了了1970年至2021年间40多万名藤校毕业生(包括男性和女性)的职业轨迹,对比了大学生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的职业生涯。
结果发现,运动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收入比非运动员高3.4%,累积高出的收入为22万美元。
这个差距会在大学毕业后5-10年开始拉大,到20-25年时可能拉到最大。
到底为什么,前运动员可能赚到更多收入?
科学研究早就表明,长期运动能让大脑更聪明,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运动员至少每周训练20小时,寒冬酷暑从不停歇,意志力和坚毅力自然超乎常人,能促使他们更快爬升到高位。
尤其在商业领域,需要大量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沟通,而这正是运动员每天都在实战练习的软技能,会比单一学术领域的大学生更加社会化。
正如一名研究调查中的HR所说,「如果两个候选人摆在我面前,其中一个人是大学女子篮球队的成员,每周20多个小时都在训练,那我会选她,因为她可能拥有更多我需要的潜力」。
而且,研究人员还专门将「社会经济因素」纳入考虑,也就是能在大学做运动员的人,是否家庭条件本身就好,所以发展得更好?
结论是,不仅仅是网球、曲棍球等富裕家庭经常玩的运动有这个作用,参加足球、篮球和田径等运动的运动员,也比非运动运动员更成功。
一句话,无论从事什么运动,在大学做运动员的经历都能让人更成功。从功利层面来说,曾经做过运动员的大学生,毕业后可能也比一般人发展得更好。
■有媒体统计过,美国的亿万富豪中有多少人曾经是名校的运动员
03.
爱好运动也能收入更高
说实话,成为美国大学的正式运动员,对学术和体育成绩要求都不低,而要想成为大学校队力表现突出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对于只是喜欢运动,但不想走专业路线的孩子来说,运动的「经济加成效应」是否还存在呢?
答案是肯定的。
《劳工研究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锻炼的人比不活跃的同事多赚6%到10%的收入。而这里的「定期锻炼」定义为每周至少进行三次至少20分钟的身体活动。
此外,还和运动的强度有关。从事低强度锻炼的人平均年收入为 5.4万美元,而从事中等或高强度锻炼的人每年的收入分别为 6.7万美元和 8.3万美元。
这个结果从侧面也说明,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收入会比较高。如果我们从小带孩子坚持参加运动,培养习惯,让他们早早从运动中体会到多巴胺飙升的快乐,成年后就更容易保持。
另外,《临床骨科及相关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更发现,经常运动不仅能增加当下的收入,还可以预测未来的收入。
这个研究调查了美国19000名成年人的生活轨迹数据,按照每天的运动强度高低,将他们的运动分为0-5的级别,数字越低,代表这个人运动越少。
结果发现,与同龄人相比,运动指数每减少1个级别,个人的年收入平均损失3000美元。
爱运动的人,比其他人工作的时间更长,也更能保持活力,他们有更高的就业率,总体收入水平也比不爱运动的人高出6500美元。而且,那些从事锻炼的人在55岁后继续保持活动能力越强,就业率更高。
抛开赚钱,我们提倡让孩子多运动,也至关重要。
一项涉及146个国家、160万名11-17岁青少年的大数据研究就发现,若以每天至少1小时中等运动量为基础,全球85%的女孩和78%的男孩都没达标。
更沉重的数据是,2016年活动不足发生率最高的地区是亚太地区的高收入地区,男孩89.0%,女孩95.6%。
虽然说我们培养孩子,不是为了让他们未来五六十岁还得卷在事业第一线,但「多运动能赚更多钱」这个功利的理论依据,或许能在内部动力不足的时候,给大家来点动力。
即便没有通过运动进入名校,或者拿到好的工作,咱们的孩子也获得了强健的体魄、充足的精力和灵活的大脑,总是不亏,你说对吗?
本文来自:谷雨星球(ID:guyujihua2021),邀你一起做内卷下的教育长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