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瓦那來的革命醫生(上):醫遍第三世界的手
第三世界国家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的状况,可谓非常罕见...。 图/路透社
援助发展工作往往是「第一世界」有钱国家才玩得起的游戏。被感人故事包装的援助工作背后,通常会带上国际政治的拉拢结盟、或者资源交换、甚至行帝国主义掠夺之实......等目的。也因此,第三世界国家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的状况,可谓非常罕见——尤其像古巴这种自1960年代起,陆续于拉丁美洲及非洲等60余个国家,总派遣规模超过5万1千名医疗人员的援助行动,更是少见到令人好奇。
彼得.飞利浦看到我制服上大大的TAIWAN字样,向我这在场罕见的亚洲面孔说道。
飞利浦先生是我在这场由古巴-圣露西亚双边交流协会的活动里,刚认识的本地朋友,是圣露西亚中间偏左的劳工党前干部,也是协会成员之一。我跟他不约而同地出席了庆祝古巴眼科医疗援助计划11周年的纪念茶会。2004年,古巴于圣露西亚正式启动了同步在多个东加勒比海国家推行的「奇迹眼医疗照护计划」(Miracle Eye Care Program),医疗团进驻岛国各地的健康中心与大型医院,提供岛国极度缺乏的眼科专科照护与手术。
「奇迹眼医疗照护计划」是古巴医疗团,支援拉丁美洲各国的著名案例。 图/路透社
▎奇迹眼计划
古巴在圣露西亚的计划,属于国际奇迹眼计划的一环,这是「我们的美洲人民玻利瓦尔同盟」(Bolivarian Alliance for the Peoples of Our America, ALBA)合作计划下,其中一个子项。
ALBA是个由古巴前领导人卡斯楚与委内瑞拉前总统查维兹,在2004年签订的双边条约中成立的国际联盟。其后吸引了南美洲厄瓜多、尼加拉瓜,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格瑞纳达、圣露西亚与圣文森...等11个国家参与。组织目标虽然高举「反帝国主义」与「反新自由主义」大旗,并带有强烈的反美立场与形成区域政治同盟的期望;但除了古巴与委内瑞拉外,对大多数的参与国而言,最直接参与的诱因,还是透过这个框架进行的医疗合作。
在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平均每100万人就有2万人有视觉障碍的问题,其中约莫5,000人双眼几近全盲。在区域内最富庶地区的人均眼科医师数量,是最贫困地区的9倍。若以常见的白内障治疗来看,拉美每百万人每年仅施行约莫500~2,000起手术,远远低于已开发国家的4,000~6,000件。
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视力障碍不只是个公共卫生问题,更会冲击教育的普及,以及经济发展所亟需的劳动力。
接受「奇迹眼计划」治疗的各地患者。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视力障碍不只是个公共卫生问题,更会冲击教育的普及,以及经济发展所亟需的劳动力。 图/美联社
2004年奇迹眼计划在委内瑞拉率先推行。在委国与古巴政府共同出资下,一年内即协助了1万4,000个委内瑞拉国民赴古巴接受眼科治疗,接下来的数年间,大批古巴医疗人员也陆续进驻委内瑞拉偏远省份推行眼科治疗。由于委-古合作的成效良好,也因此吸引了东加勒比海与中南美国家加入联盟,并陆续与古巴签署双边协议。
以古巴在圣露西亚推行的眼科计划为例,2004年底进驻以来,11年间包括2,000名孩童在内,共协助了超过1万名圣露西亚人解决眼疾之苦,每15人之中就有1人受到古巴眼科计划的协助。至今,奇迹眼计划已经在世界上34个国家推行,提供超过260万以上的人眼科手术与预防性治疗。
彼得飞利浦解释着:
「不然,你难道不觉得古巴人的活动,却办在委内瑞拉使馆的文化交流中心...很奇怪吗?」 图/美联社
▎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
其中,与区域大国——也是在查维兹上台后一跃为反美急先锋的委内瑞拉——的合作,更在2000年后,成为古巴医疗援助的合作主轴。
对古巴这个长期被美国封锁、自前苏联解体以后经济严重衰退、石化原料缺乏的国家而言,能交换到委内瑞拉的石油支援,对其生存的重要性也就不在话下。目前,总数超过5万1千名的古巴援外医疗人员里,派驻在委内瑞拉就有将近1万人,委内瑞拉则每天给古巴大约9万桶石油作为回报。
此外,古巴也把援助当作筹码,过去20年与不少拉丁美洲国家重建关系。例如瓜地马拉与宏都拉斯就分别在1998年与2002年,与古巴恢复了附带医疗援助协议的邦交。
古巴也把援助当作筹码,过去20年与不少拉丁美洲国家重建关系。 图/美联社
▎便宜耐操又好用的古巴医疗人员
古巴医疗援助的魅力,除了来自训练有素的临床技术,与切中受援国的需求外,对于公共卫生的重视与熟稔,也是古巴医疗人员在这些国家如此重要的原因:古巴医疗人员的训练与欧美主流医学训练截然不同,虽然相比而言,古巴在技术上可能无法对需要高科技仪器与技术的罕见疾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然而在基础的三段五级预防医学上,却由于其训练十分着重走入社区、学习公共卫生推广与疾病预防之故,擅长于运用基层资源或整合人力,故得以有效推行社区层级的卫生计划。
对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古巴医师提供的,正是这些国家最迫切需要的基础卫生发展工作人力。除了白内障手术这种临床服务外,一旦基层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与教育逐渐完善,常见的诸如疟疾、霍乱(以海地1998年飓风灾后为例,上述两者的疫情,皆在古巴派遣医疗团介入后得到控制)等急性传染病的盛行率,都会大幅降低,整体平均余命与各项健康指标也将显著改善。
再者,古巴医疗人员薪水之低,也让受援国不用付出相同于国内医疗人员水平的薪水,即可得到更好、更有组织性的医疗人力。
古巴医疗人员的待遇区间,平均落在每个月400~500美金左右。如果要在各受援国聘任本国同样的医疗人员,几乎需要两倍以上的薪水才有可能,更遑论古巴医师总是派往受援国本国医疗人员无人愿意前往的偏远地区、或是低薪的公立医疗机构。
圣露西亚南方小镇La Grace健康中心的护士跟我说道。这加勒比海的小小岛国有两所私立护理人员训练学校,以及两所美国资本的境外医学大学,但基层医护的人力缺口却日渐严重。
「没有人愿意领这么低的薪水,做包山包海的社区公共卫生工作。」护士无奈地摇头说道,「如果去英国或美国,或邻近的千里达与托巴哥做同样的工作可以赚数倍的薪水,你觉得我们培训再多的医护人员有什么用呢?」在露国南部乡下,有近4分之1的健康中心护士,是退休后再被卫生部延揽回来兼职的。除了国家财政困难外,没有足够的下一辈人才愿意接手繁重的社区公卫工作也是主因。
古巴医疗人员薪水之低,也让受援国不用付出相同于国内医疗人员水平的薪水,即可得到更好、更有组织性的医疗人力。 图/美联社
「没有古巴医师的话,整个区域7个健康中心与社区医院的看诊量,都将会落在我一人的身上。」当地的医师友人这样表示。
这位空闲时就会与我争辩「西班牙语跟英语谁比较难」的露国医师,平时在西部Sofurire社区医院驻诊,同时也参与古巴拉丁美洲与非洲医疗人员培训计划,在哈瓦那接受医学训练。但就算5个上班日1天跑1个健康中心驻诊,只有他1个人也无法照顾地方上所有的医疗需求,更遑论需要专科治疗、超过他个人专业可负担的病人。
因此,引入古巴医师走入医疗资源匮乏的偏乡地区,使人们不用舟车劳顿的到遥远且人满为患的大型医院接受治疗,得以就近得到迫切的服务,除了协助病患外,也让在地医护人员的沉重负荷得以减轻。
古巴医师走入医疗资源匮乏的偏乡地区,使人们不用舟车劳顿的到遥远且人满为患的大型医院接受治疗,得以就近得到迫切的服务。图为参与巴西医疗下乡「更多医生」(Mais Médicos)计划的古巴医疗团。 图/路透社
▎古巴与东加勒比海:带有保留的感激
让我们从脉络故事,重新回到这篇文章开头、那场交流茶会的情境中。
庆祝茶会里,从那些不断自愿上台向古巴表达谢意的当地人口中,我也不难感受到在地人士对古巴医疗团的真诚感激;然而,东加勒比海各国在接受古巴援助之余,仍也带有一丝紧张的阴影。
长久以来,加勒比海国家的对外政策,大多是处在「感激」古巴,但实际在政治支持上却难以给予回馈的「微妙」状态。各国与古巴政府的接触,多仅止于公卫或发展合作,顶多在针对美国的制裁上发表一些无关痛痒的「情义声援」。
这样拿的多、给的少的关系并非理所当然而来,也并不只是这些加勒比海小国的人微言轻,其背后有着独特的历史原因。
在东加勒比海各国独立之际的1970~1980年代,各岛国菁英阶层里不乏心向社会主义的左派份子。如今个岛国有头有脸的政治首脑,如圣露西亚总理安东尼(Kenny Anthony),也是当初非常活跃的左派人物。
对1960年代革命成功,急欲在区域各国输出左派革命的古巴来说,拉拢这些左派菁英并提供政治上的支援,是很重要的地下工作;然而站在美国与各国右派菁英的立场,共产火势的蔓延,并不是其乐见的事。两股暗流在东加勒比海的较劲,终于在1983年美军入侵格瑞纳达到达高峰......。
(未完待续,下一篇:哈瓦那来的革命医生(下):医疗传奇的困顿现实)
然后,美国大兵就来了...。图为1983年,参与「紧急怒火行动」入侵格瑞那达的美军部队。 图/维基共享
哈瓦那来的革命医生(下):医疗传奇的困顿现实 | 政经角力 | 转角国际 udn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