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蟾蜍列外来入侵种!饲主须于6月14日前登记备查

原做为宠物的海蟾蜍,疑似遭民众弃养外溢到自然环境中,破坏了生态平衡而必须被移除。(挺挺动物应援团创办人刘伟苹提供)

继2019年公告「美洲绿鬣蜥」为有害入侵种后,外来种「海蟾蜍」由于寿命长、适应力及繁殖力、毒性强,农委会今(7)日公告「海蟾解」列入有害入侵种行列,在4月15日公告生效后,已饲养之个体应于指定期限2022年6月14日前向所在地县市政府完成登记,且不得再私下繁殖或买卖,违者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锾。

海蟾蜍(学名:Rhinella marina)为世界百大入侵种,过去许多国家为防治甘蔗、香蕉与其他经济作物的各种不同害虫,将海蟾蜍引入世界各地,目前已在澳洲、菲律宾及日本等国家造成生态危害问题。2021年11月国内在南投草屯发现野外族群,疑似为放生或宠物弃养个体在野外繁殖所致,为防止入侵情势扩大,林务局结合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湾两栖类动物保育协会及南投县政府,启动移除作业,截至目前已移除超过1600余只。

因此,农委会于2022年4月7日将其公告列入「野生动物保育法第31条第1项所定有害生态环境、人畜安全之虞之原非我国原生种陆域野生动物种类」,为防止民众饲养、繁殖之海蟾蜍个体不慎逸出野外,引发本土生态浩劫。

林务局表示,海蟾蜍持有者须于2022年6月14日前,携带相关申请书表及证明文件(饲主身分证明文件、可供辨识之动物照片及相关证明文件),向饲养所在地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登记,始得继续饲养或持有,且不得再私下繁殖、贩售。

林务局指出,持有海蟾蜍之民众如未于期限内向所在地县市主管机关登记备查,或于登记后规避主管机关查核,可依野生动物保育法第51条处新台币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