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长春国际电影节的启示(赵尔东)

中国长春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日前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取自网路)

9月1日《中国时报》有评论称「大陆网民10.5亿人 短影音成长最快速」。这与近十年来大陆的短影音、电影及电影节的快速发展有关,大陆2021年电影总票房约合73亿美元,稳居全球票房之冠,其中国产电影票房占比高达84.49%,尤为可贵。而如雨后春笋的短影音加智慧型手机,对电影整个供应链各环节的影响无疑将日益增加,首先就是在人才方面的锻炼。

国际上电影节的数量是汗牛充栋,有为数不少的优秀电影节,其中最享誉全球对世界文化甚有影响力的,莫过于执世界电影节牛耳的美国俗称奥斯卡电影节 (1947,指创立年,下同)、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1951)、法国坎城国际电影节(1939)、义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2) 等。港、澳、台也有电影节,来自台湾的李安曾获奥斯卡最佳导演金像奖、威尼斯金狮奖,以及港澳台都看重的台湾金马奖等殊荣。

在大陆,金鸡百花电影节(1992) 、长春国际电影节(1992)、北京国际电影节(2011)、上海国际电影节(1993) 被称为中国四大电影节, 都是办得有声有色的高品质电影节。此外还有各具特色的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1989)、北京大学电影节、成都大学电影节、海南岛电影节、平瑶电影节、丝绸之路电影节等至少十多个电影节。其中长春国际电影节(Changchun Film Festival• China)应是最具权威性的,它是大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国家级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

惟国际上滥竽充数的电影节也不计其数,力争上游而较小的电影节却或往往因此无奈连带蒙羞。所谓滥竽充数者指有的冠上著名城市的名称为某某市电影节(有的连城市都是默默无闻的),参展者只要花若干赞助费,其参展作品无须遴选即算为入选并获颁奖,这是商业行为并不违法。讽刺的是,这同时也成为无缘大电影节的特别小的团队或个人想要把所制作的优秀记录片、人文片、环保片、短影音与小品拿去做较为正式展示的门路管道。

大陆人口多,电影票房大,所以外国知名制片商近常制作以中华为题材的影片,或纷纷要与大陆制片商合作制片,中国的电影节也因此水涨船高,日益受到国际的重视和参与,这是好现象,而且还带动一些想要成为正规军的短影音制作者,但也要千万小心令人飘飘然的滥竽充数陷阱。

大陆央视《新闻联播》经常报导中央政府的决策,从中可以感受到「全国一盘棋」政策的优势,一方面要用适度的规模加大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善用地方特色的动力去深化各地的发展(包括对诲淫诲盗影音内容之取缔),两者相辅相成,产生倍增效应。在财经与产业方面如此,在农村现代化与扶贫方面如此,在电影与文化方面更不能大而无当。

大陆人均预期寿命从十年前的74.4岁已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像北京市这様人口众多的重炮型超级大都会,电影节之外更有国家级的艺术节,全市本身就有不少相当的冠军产业与精彩文艺,文化市场也特别大,各种庆典、论坛、展览等川流不息,连北京电影节的光芒四射也多少遮蔽了些制片历史源远流长的长春电影节的光彩。北京电影节历来的成就,是在相关单位领导之下,汇集众多不同职业专长的人们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与努力的亮眼成绩,这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库,更是全球华人的骄傲。

但北京市若无电影节,其损失几乎无关北京市大局,可是长春市虽有汽车、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高科技产业,设若没有电影节,就像少了一大片什么的,两者对此差异很大。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指导之下,何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取消北京电影节,转化北京市的相关人力资源与能量去支持长春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及成长中有地方特色的例如平瑶国际电影节等,让中国从电影节大国,更早成为电影节强国。

有了北京市的牵头,单兵独斗各自为政的那些电影节想会被取消 (大学的电影节等于是人才培养基地,除外),从而都能同心协力支持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看好的电影节的发展。有道是,功成不必在我,若有此胸怀,又有北京市为首的城市群的众志成城,业者必能成功跨越滥竽充数陷阱,中国成为电影节强国,指日可待。(作者为航太工程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