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横柴入灶的净零入法(陈立诚)

蔡英文总统先前在中央研究院表示,为了达到2050年净零碳排目标,政府在2030年前将投入9000亿元以推动转型计划。日昨前院长李远哲说目前政府「净零碳排路径」方向错误,2050年净零排放不可能达成。图左为现任中研院长廖俊智资料照。(季志翔摄)

昨天报载李远哲说目前政府「净零碳排路径」方向错误,2050年净零排放不可能达成。其实这并非李院长独得之秘密,早为许多国内能源界人士所指出。但李院长净零碳排的妙招是放弃以GDP成长为目标,而由制造、生产及消费端全面减碳。李院长的想法似乎太过理想化,全球两百余国,有任何国家依李院长的招数减碳吗?

李院长指出女王没有穿新衣,但问题是女王自己不知道,还要将2050年净零排放纳入气候变迁因应法,浑然不知将无法达成之减碳目标入法所将造成的严重后果。

将2050年净零排放入法表示全国要拚尽全力达到「合法」的目标。法律不能打折,没得商量,在法律面前,减碳成本根本不是考虑因素。不能说因为减碳很贵,达不到净零目标而「违法」。台湾目前已经完全落入此一「不惜一切代价减碳」的䧟阱。

国际上有所谓「碳税」,碳税如何计算?碳税说白了是由估计每单位碳排造成的损失所决定。美国政府以最严苛的方式估计,如果实施碳税,每公吨约40美元,相当台币1200元。但美国至今并未实施碳税,世界上实施碳税或对碳排定价的国家,多半远低于此一数字。以新加坡为例,即订为每公吨500元台币。

即使以美国估计的碳税计算,燃煤发电每度碳税约为台币1元。换句话说,若绿电每度电费较煤电不高于1元,就值得推动。过去5年台湾煤电平均成本每度约1.5元,但政府大力推动的太阳光电与离岸风电等绿电每度平均成本约4.5元,表示在台湾以绿电取代煤电不合成本效益。但减碳挂帅的政府,从来不算这笔帐,无怪乎电价上涨3000亿元指日可待。

太阳光电与离岸风电等绿电其实是相对便宜的减碳手段,但单单绿电远远不足以承担净零碳排的重任,政府只好大力推动其他减碳手段,问题是这些手段一个比一个贵。

日前报载台湾将成为继美国及加拿大之后全球第三个以碳捕捉方式达成每年减碳百万公吨的国家。欧洲国家减碳最为积极,为何欧洲国家并未推动如此大规模的碳捕捉计划?还不是因为成本考量?这只是台湾为了达到减碳目标已到了「不计一切代价」之一例。

碳捕捉仅是一例,政府目前大力推动的电解制氢、深层地热、智慧电表,那一个不是要花上天文数字但减碳成效有限的计划?政府从未向民众披露这些技术是否成熟,减碳成本及减碳时程等评估任何计划可行性的资讯。因为在净零碳排成为法律的情势下,这些评估都可以不予考虑。

废核已是蔡政府能源政策的重大错误,净零排放入法是更为粗暴,将造成更严重后果的横柴入灶能源政策,可叹台湾社会浑然不觉。

(作者为台湾能源部落格版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