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裴洛西访台与两岸统一进程(郑振清)

共军东部战区继续在台海周边海空域开展实战化联合演训。(取自解放军八一军网微博)

近日,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率领国会代表团到访台湾,引发两岸关系震荡,有如「灰犀牛」带上「黑天鹅」同时出现。灰犀牛是指蔡英文执政六年来,由于两岸政治互信流失殆尽,两岸冲突似乎不可避免但又无人警惕;黑天鹅是指难以预料裴洛西的独特个性会在美国政坛乱局的刺激下引爆亚太地缘政治危机。这场震荡极大压缩了两岸和中美之间的政治缓和空间。

社会舆论虽然热衷讨论「武统」、「和统」,但经常把「武」与「和」的策略对立起来。裴洛西访台搅动的局势,为人们重新认识新时期两岸统一进程中多重策略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关键场景。

在世界现代史上,国家统一或国家间的整合,主要是政治、经济、军事与国家认同等要素在国际政治环境下有机组合的结果。不同的要素组合模式带来不同的国家统一路径与进程。

二战之后,出现过三种主要的要素组合模式或称统合进程。一种是以1976年越南南北方统一为代表的军事斗争,统一后再进行全面的政治经济改造与认同重塑。另一种是以1990年东西德统一为代表的「以政促经」模式,即在国际格局变化下「先政后经」,由认同强势方(西德)对弱势方(东德)进行单向政治吸纳。第三种是以1993年欧盟成立为代表的「以经促政」跨国整合模式,即在北约的军事保护下,先经济后政治,推进超国家的制度建设与双重认同(欧盟与国别)。

两岸统一原本存在多种可能,即多要素组合模式。马英九在台执政时期,两岸存在一定的政治互信,愿意先经济后政治推进两岸交流合作。这种趋势既促进两岸共同的经济发展,造福两岸民众,又为未来的和平统一留下机会。蔡英文上台后,两岸政治互信丧失,两岸贸易由于嵌入全球贸易体系中而逆势增长,出现了典型的「政冷经热」现象。在这种紧张局势下,2022年8月初,蔡英文刻意迎合裴洛西访台,使两岸关系陷入巨大危机。两岸「以经促政」和「以政促经」的路径走不通了,似乎只剩下「武统」之路了。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今后的两岸统一进程有更丰富的策略选择,可以对政治经济军事要素进行合理搭配。

首先,与当年的越南统一进程不同,今天的中国大陆在过去几十年来积累丰富的政治经济资源和强大的军事能力,因此可以有更丰富的促统策略。促进两岸统一的最佳路径不是不惜两岸同胞的性命直接武力攻克台北,而是军事斗争和政治经济要素的有机结合,争取以最小代价推进统一进程并为统后重建做好准备。

目前,解放军围绕台湾岛的多军兵种、多课目、针对性的精导实弹射击演训,具有「准封锁」军事行动的特点,对台湾的内部政治力量和对外经贸联系形成沉重的压力。今后,这种演训行动的常态化,有可能迫使台湾内部政治力量重新定位台湾的政治经济方向,思考如何与大陆重建政治互信,重塑国家认同,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统一。这种军事、政治、经济、认同诸要素的有机组合,有可能探索出具有中国两岸特点的新的统一模式。

其次,两岸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国家内战造成的政权对立和治权分离,但国家主权始终同一,因此大陆在促统上可以采取从宣示主权到行使主权的推进策略,这种策略意味着「武统」与「和统」策略不仅不是相冲突的,而且是相互补充的。从这个意义上,国家统一是一个进程,而且早已开始: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18年中央政府颁布「31条」促进两岸融合发展,都是国家行使主权推动国家统一进程的标志性事件。

而在2022年8月进行的解放军「围台」演训,可以视为大陆通过开展军事行动行使国家主权的新案例。这些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法律上的案例,是两岸统一进程的多个侧面,互相补充,共同推进国家统一大业。不过,两岸对立分离既久,统一进程需要不断细化、不断推进。(作者为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