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两德统一对两岸的启示(李庆平)

两德统一文件。(维基)

1990年10月3日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宣布和平统一,是当年欧洲重大事件,改变了欧洲的格局。但东西德能够统一,不得不归功于西德总理科尔。

西德科尔总理是东西德统一的灵魂人物,他对两德统一的进程,是掌握全局,并且每一步骤皆非常的细致。

东西德能够统一有下列的条件:

一、西德谋求统一,而东德人民有强烈统一的愿望。

二、二战以后,分裂的德国是国际体系的安排,对美苏两大集团皆有利。但科尔总理说服了美国老布希总统及苏联戈巴契夫总统,新的统一德国是东西两大集团的枢纽。

三、西德政府准备了充分的资金,提供东德人民的需求,支助苏联,及戈巴契夫总统的需要。

四、西德政府与东德、苏联政府多层次的谈判,做了适当的妥协、牺牲,并负起统一后的国际责任。

1989年11月9日柏林围墙倒塌,当日13万东德人进入西德,引起全世界西方阵营的狂喜,德国政府认为这是德国统一迈进了一大步,但也意识到后面的进程是非常艰巨。

西德政府要考虑柏林围墙倒塌之后,成千上万的东德人进入西德,西德是否有足够能力承担。而大量的东德人到达西德,对东德的经济、社会的稳定会冲击到什么样的程度?在东西德统一的过程中,两德经济、社会的稳定是必要条件,否则会影响两德人民对统一的意愿。

1989年12月19日至20日,科尔访问东德,与东德领导人莫德罗达成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旅游方面的协议,双方对于统一的立场趋于接近。

同年12月28日科尔总理在西德联邦议会,发表了关于德国统一的十点纲领,在纲领中,东、西德全方位合作,使双方民众受益。东德应自由选举出合法政府,两德通过邦联结构走向统一的邦联。将德国统一拉入全欧整合进程,以及促进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1990年年初东德在实施自由选举政府时期,科尔总理曾六次进入东德参加竞选集会,支持东德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并向东德人民承诺,如果基督教民主联盟获胜,两德货币联盟很快可以实现,每一个东德公民可以按1:1的比价,转换2000西马克。

同年3月18日选举揭晓,基督教民主联盟获胜,两德即进行货币统一谈判,东德实施市场经济,此一融合,使两德间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两德在5月已就东、西马克兑换率逹成协议,东德工资、薪金、奖学金、租金、赁金和退休金按1:1汇率换成西马克,现金和银行的存款则采取1:1有限兑换办法,14岁以下儿童每人先换2000西马克,15岁到59岁可换4000西马克,60岁以上者每人限换6000西马克,其余部分按2:1汇率兑换(两个东马克换一个西马克)。

东德的其他债务和其他的款项按2:1汇率兑换,在东德将施行西德的养老金制度,同时宣布东、西德马克的官方汇率由3:1改为2:1,

西德以雄厚财力,提供优惠的汇率兑换条件给东德人民,使东德人民坚定地支持统一。

东西德统一最重要的是两德制度的统一,西德成立「统一内阁委员会」,下设六个组,对于环保、电信、交通、建筑、旅游、法律、刑事犯罪、媒体、社会和劳动等领域,建立具体务实的机制。

西德在东德支持建立了所有党派团体参与决策的「圆桌会议」,削弱了东德执政党的权力,「圆桌会议」就「条约共同体」方案谈判,让东德政府签字,再由新选举产生的政府自动启动条约批准进程,「圆桌会议」承担监督职责,「圆桌会议」成为新的权力中心。

东德人民的支持,市场经济的实施,东西德马可汇率兑换优惠条件,社会各层面融合的机制是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统一最重要的基础。

在国际政治方面, 1945年东西德成为两个国家,是二战期间盟国的决定,两德要统一最重要的是需要得到美、英、法及苏联的支持。

美、苏两国在1989年初期对两德统一有疑虑,美国认为统一的德国是应在西方阵营里,科尔对此表示支持。1989年12月4日美国老布希总统重申贝克国务卿提出的美国关于德国统一的四项原则:一、两个德国必须实行自决原则,至于采取联邦还是邦联的形式,由两国人民自行选择。二、统一后的德国应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并且应加强与欧洲共同体的联系,「不应以中立换取独立」。三,统一必须有利于欧洲的稳定和和平,统一的进程应是和平的渐进的,一步一步的。四、统一的德国,必须遵守赫尔辛基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的原则,特别遵守欧洲现有边界。

苏联戈巴契夫总统是希望德国统一后,实行中立和非军事化,不得留在北约。苏联在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自由选举之后,苏联外交部新闻局局长发布苏联的立场,一、德国人有权统一自己的国家,但必须考虑其他国家的权利。二、统一后的德国不能加入北约。三、统一后的德国的军事力量应合理足够的原则。四、根据国际法无条件固定德国战后的边界。五、签订四大国对德的合约,四大国的权利及责任,一直保持到签订和约。

苏联是否同意统一后的德国留在北约,成为美、苏东西阵营的最大矛盾及焦点。1990年2月10科尔总理访问莫斯科,苏联同意德国统一,然而对德国加入北约却不能接受,也不同意北约东扩。

苏联在东德的武装力量是在境外最大的集群,如果要撤回苏军,需要庞大的经费,同时苏联与东德之间有3600项条约及协定,德国统一后是否能接管?

科尔总理非常理解苏联的需求,1990年春,派出经济、军事、外交官员赴苏联,与苏联官方协商,满足苏方的要求,来换取苏联支持两德统一。

西德在1990年为苏联提供3亿西德马可食品援助,对东德50亿东德马克的贷款提供担保,西德承担苏联驻紥东德的12.5亿东德马克及苏军兑换存款的义务。

同年7月15日至16日科尔总理与戈巴契夫总统在莫斯科会面,在会谈中戈巴契夫同意统一后的德国拥有完全的主权,并成为北约成员。1990年9月科尔总理同意给苏联120亿西德马克的捐助,并同意另外30亿西德马克的无息贷款。

至此德国统一的障碍皆解除,1990年10月3日水到渠成,德国成立统一的国家。

德国统一,对两岸将来的发展无可资借镜的地方,唯一可以借镜的是两德统一是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达成。

两德统一与两岸统一的不同之处:一、1945年两德分裂是二战后盟国的决定,1949年后两岸的分治是中国内战的延续。二、两德的统一,东西德人民皆有强烈的愿望,而两岸目前的情况是台湾人民大部分希望维持现状。三,东西德政府皆主张统一,而目前两岸,台湾方面有主张「台湾独立」的民进党执政,使两岸的统一进程更加困难。四,两德在统一之前,双方相互的承认,并派代表常驻对方首部,两德同时进入联合国为会员国。两岸则互不相互承认,也未派官员常驻对方。五,两岸统一虽是中国内部的事情,但因历史的缘故,中华民国(台湾)曾是美国的盟国, 1979年1月1日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后,美国国会通过,美总统并批准《台湾关系法》,维持与台湾人民经贸、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非官方关系,并售予台湾足够的防御武器,2022年美国对台政策正式加入六次保证。六,大陆方面在1980年初至今,对两岸统一后,单方面提出「一国两制」方案,因方案的结构主要是大陆为主,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特别自治行政区,而此一方案也未曾与台湾方面协商过,因而台湾民众大部分持反对态度。

德国的统一给两岸的启示:一、必须以和平的方式统一;二,必须台湾人民有强烈的统一愿望;三、必须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四、双方必须要有雄才大略的领导人,提出可行方案,并细致的推动统一进程。(作者为前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