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战争的眼睛与拳头(黄征辉)
将有限的国防预算投资在中、短程武器,加强近岸防卫能力,才是性价比最高、最不惹事,且具备最高吓阻能力的建军方案。(图为飞弹发射车资料照片,郑任南摄)
完整的军事攻击流程概分以下四个阶段:一、侦知:发现可疑目标;二、识别:鉴别目标是敌或友;三、攻击:将武器投射到目标所在位置;四、评估:武器投射后要尽快评估攻击效果,诸如有没有打到、偏差多少、目标是击伤或摧毁,是否放弃或再度攻击,或是重新回头选择另一个目标。
这四个阶段若拿人体器官来做比喻,一、二、四属于眼睛的功能,三是拳头。眼睛和拳头要相互配合,通常「看」的距离必须大于「打」的距离,否则难以发挥武器最佳效能。
这个观点很简单,却也因为太简单,容易受到忽略。
例如东沙或太平岛应否配备攻船飞弹?只要套用此观点,答案立竿见影。东沙与太平岛的雷达只能看到三、五十公里,然而无论是鱼叉或雄风攻船飞弹,射程都在一百五十公里左右。拳头打得远比眼睛看得远,犹如将一把长程狙击枪交给严重近视的士兵,不符合军事攻击的原则。
再看最近国防部倡议的远距攻陆能力,建案生产射程超过一千公里的攻陆飞弹。台湾本岛的侦防系统,少数固定式雷达站虽然看得十分遥远,但考虑战时遭受第一击后的存活率问题,应先评估射程一千公里以上的攻陆飞弹,会不会因「拳头打得远比眼睛看得远」而挥拳落空?
若不符合军事攻击准则,攻击效能与性价比就会下降。外岛配备攻船飞弹如此,本岛发展远距攻陆飞弹亦如此。
建军备战更重要的目标是在吓阻心存歹念的潜在敌人,但外岛配备攻船飞弹,准备夺岛的敌人就会因而心生畏惧,放弃夺岛计划?
至于远距攻陆飞弹使用传统炸药,它需要几枚、成功摧毁哪些目标,才可能吓阻北京发动武统的决心?传统弹头对中共而言,犹如拿小扁钻刺恐龙的尾巴,等到疼痛传到大脑,或许战争已经结束了。
防卫作战有一大特色:敌人一定来,而且距离越来越近。既然距离越来越近,何需花费高价把武器投射到「很远」的地方?将有限的国防预算投资在中、短程武器,加强近岸防卫能力,才是性价比最高、最不惹事,且具备最高吓阻能力的建军方案。
(作者为前海军舰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