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中欧关系挑战重重(季霆刚)

2024年5月9日,匈牙利总统苏尤克于在布达城堡以军礼会见中国大陆领导人习近平。(路透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完成了五年以来首次访问欧洲,亦是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后首次到访欧洲国家。本次访问主要讨论经贸问题以及乌克兰问题,反对美国主导插手欧洲事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经济安全和乌克兰都是备受各界关注的话题,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是次访问并没有讨论到台湾问题,显然台湾议题已非中国在欧洲首要的议程。

自2001年中国受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欧贸易关系成长了900%,到2022年将达到9270亿美元。 2001年到2022年为4290亿美元。更具体地说,中国对法国的出口从2001年的不到40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420亿美元,而法国对中国的出口则达到250亿美元。欧盟和美国称中国对产能过剩,特别针对中国产电动车,只是因为以往欧盟经历过生产过剩,欧盟是以自身的经历来判断中国的产能问题。虽然中国积极希望与欧盟讨论经贸问题,但欧盟方面却不以为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上警告中国的所谓「结构性产能过剩」,实际上只是欧盟单方面的评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欧盟领导人在2023年12月访华已经表达对欧盟在华企业的关注以及对所谓降低中国风险的谨慎声明。

经贸问题故然重要,而法国总统与习近平会面后,亦安排了法国、欧盟和中国三边会议,显示了作为欧盟大国的法国除自身与中国提出外交政策外,法国亦不能排除欧盟的统一立场,以促进一国自身利益之间存在着关系。实际上,近期以来,在俄乌战争以来欧盟已经对中国失去了独立的外交政策。在过往,欧盟的外交政策制定始终充满分歧与程序,欧盟的外交政策强调政府部门之间的程序,允许每个成员国行使否决权。

欧盟的共同立场经常因一个或多个成员国的反对而受到阻碍或难以实现,这些成员国声称自己的行动符合其国家利益。中国并非俄乌战争的受益者、介入者,但欧盟以偏向美国的态度处事,处处泛政治化,并且将贸易问题武器化,更将损害到特别是欧洲汽车业的利益。德企宝马和大众的高层周三警告不要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电动车征收欧盟进口关税,称这可能会颠覆欧盟的绿色协议计划,并损害进口中国制造汽车的汽车制造商。中国必定在未来,增进与第三国的贸易关系,以及利用与被美国贸易战的经验以应付日益严峻、日渐向美国倾斜偏向的中欧关系。(作者为深圳大学港澳及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