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民进党可能对郑成功有新解读(季霆刚)

台南近来向中央争取经费,投入包括热兰遮城(安平古堡)、普罗民遮城(赤崁楼)现址遗构挖掘及周边考古等,图为安平古堡。(台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台南市安平古堡内两处古迹「台湾城残迹(安平古堡残迹)和「热兰遮城城垣暨城内建筑遗构」被蔡政府决议合并,并改名为「热兰遮堡」,受到各界质疑。台南市文化局表示,更名牵涉工程浩繁,可能包括教科书等都要改动。

「热兰遮堡」源自荷兰语的「ZEELANDIA」有「海之城」的意思或指荷兰西南地区的热兰省。两岸甚至全世界的观光客只知道安平古堡大名,而大概不知「热兰遮堡」是指什么,台文化部将世界有名的安平古堡「合并」为「热兰遮堡」,总有多此一举的感觉。

台南这个重要旅游景点区,安平古堡是最具代表性景点,更名为「热兰遮堡」会误导观光客。台南当地能将教科书、导览书甚至指示改为「热兰遮堡」,但外国或对岸出版的观光指南依然会称之为安平古堡。到访台南的观光客必定会找安平古堡,如果全部观光指南和路上指示皆指向「热兰遮堡」,会否造成游客诸多不便,这是应该考虑之事。

大清康熙年间,热兰遮城逐渐失修而倾毁,后被完全铲平,目前安平古堡西洋建筑为日据时期所建,安平古堡是台湾光复后由国民政府命名。1662年,郑成功攻下「热兰遮城」, 郑氏因为怀念闽南第二故乡泉州府晋江县的「安平」,同时也将该城改为「安平镇城」,这就是现今「安平古堡」这个名称的由来。

郑成功在数百年以来在中国以至世界一直有不同的形象,明朝遗臣郑成功驱走荷兰人的事迹,令他作为民族英雄的标志长期留在中国人心中。他誓不降清的事迹被反清者以及儒家封为忠义之士,到1949年国民党当局播迁台湾后,蒋介石则利用郑成功之形象来提高反攻大陆的士气。

蔡英文上台后,似乎希望台湾与郑成功割裂。2019年行政院发言人就在其社交媒体上指因郑成功有如「台湾版哥伦布,杀掳掠、侵夺土地、强迫殖民」,所以要「拒绝殖民史观,取消中枢祭拜郑成功」。

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大陆在泉州举办盛大纪念活动,国台办和国民党代表亦有出席。大陆现今认为郑成功率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是担起民族大义的义举,是抗外力、促统一的图腾,明显民进党当局希望抽离这段对历史的解读。

「安平古堡」这个遗址的历史脉络、分量和定位已经十分清晰。「安平」之名就是郑成功在台驱走荷兰人的历史见证,既然现址所能观光早已非「热兰遮城」古迹,当局反将遗址改名为「热兰遮堡」,是不是会予人有喧宾夺主、鹊巢鸠占之感。「热兰遮堡」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所起之名,台湾当局反而以此来盖过与郑成功有关系的「安平」,其意图十分清楚。

当局日后是否有计划逐步将郑成功与台湾的历史割裂,企图将收复台湾这段史实抽离,只讲郑成功誓不降清、举「前朝」「明郑」大旗、在台湾「另起炉灶」以鼓舞台湾本土意识,这亦十分值得观察。「不降清」和「前朝」两种概念对民进党的暗喻亦容易操控,只不过不太愿意以「中华民国」自居的民进党执政团队将如何偷换概念,将其本土化,这亦需要大量改动文史脉络甚至教科书中的评价。

位处台北的总统府在日据时期名为「台湾总督府」。二次大战后即1948年至2006年间名为「介寿馆」,2006年正式更名。如果按照当局的逻辑,如此舍本逐末、舍易取难的话,岂不是要改回「台湾总督府」或「介寿馆」才对?

这场改名的缘由看来不是为了「复古」或「还原现址风貌」,笔者虽然不想向「去中国化」的方向臆测,但或许当中真是有人不希望将台湾第一古迹连结上郑成功的泉州故乡,「合并」改名的动作强硬将福建省一个地名脱离、故意将台湾光复后的古迹「易名」,实在刻意得令人匪夷所思。这场「合并」背后到底是真正是基于考古挖掘原因、还是另有目的,真是需要认真思考。(作者为深圳大学港澳及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

※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