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加TAIWAN 无助维权
2月1日中国实施《海警法》,钓鱼台再生波澜。《海警法》虽授与大陆海警使用武力的法源,但不意味北京欲动用武力维权,升高钓岛争端。其实,2012年日本「国有化」钓鱼台后,大陆即将钓岛巡护常态化,日本虽不改拒绝承认钓岛主权争端的立场,但亦无法否认中日共同存在于钓鱼台周边海域为「国有化」钓岛后的新现状。如何使双方在此海域不致发生「不测事态」成为中日外交对话的焦点之一。
然而中日钓岛力量对峙始终为双方关系的不稳定因子,日本右派更不时想在钓岛海域挑事,以期形成美日同盟力阻中国走向海洋区域的形势,确保日本在东亚的海权大国地位。日本认为,《海警法》的实施将是中国瓦解日本对钓岛「实效管辖」之策,执政的自民党内提案订定《领域警备法案》反制,以因应海上保安厅船、机无法处置事态发生时,能适时启动「海上警备行动」,以海上自卫队代替海上保安厅。
对此,日本海上自卫队态度保留,认为在平时出动海自对应事态,无疑将授使大陆解放军师出有名,造成事态扩大,无助于日本维护所谓的「尖阁主权」。拜登政府虽重申对日本在钓岛「施政权」的支持,并承诺钓岛在《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范围内,但恐不愿为日本在平时出动海上自卫队至钓岛海域背书。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研究所所长闫岩认为,《海警法》不会改变中国在平时采取最低限度执法的既定方式,大陆海警不会因《海警法》贸然与日本在钓岛海域的安保船舰或渔船武力相向。闫岩呼吁以《海警法》为契机,推进海上执法合作,共建治理新秩序。「以法促谈」应是较接近北京的现实想法。
对于中日在钓岛频频出招,蔡政府采取隔岸观火,认为日本在钓岛的作为是冲着北京而来,无须采取动行反制,仅制式的以外交部声明回应,不仅沦为纸上谈兵,使我国在钓岛争端渐趋边缘化,成为局外人甚至是路人甲。
诚然,马政府于2013年与日本签订《台日渔业协议》,确保我国渔民在钓岛周边海域的渔权,但此绝非牺牲钓岛主权,而是暂时搁置争议,共享渔权。据外交部网站所揭,「钓鱼台列屿周边12浬是我国主权所及之领海,并不包括在协议适用海域之内」,但基于维护渔民作业安全,暂时限制渔民进入该海域,此为我国之行政规制,不是海疆的弃守,不应坐视大陆与日本在此海域如入无人之境,而须采取具体作为,证明台湾存在于钓鱼台。
因应大陆实施《海警法》,蔡总统责成海巡署船舰涂装加上「TAIWAN」标示,但此画蛇添足的字样无助我国在钓岛的存在感,徒增两岸的不信任感,模糊化蔡总统在去年「双十谈话」向对岸释出的善意。在钓鱼台波澜再起之际,「TAIWAN」仅意在大内宣,无关维权、护渔。(作者为辅仁大学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东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