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民实践行动计划发表 20校师生分享「鲎」育经验
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110海洋公民实践行动计划」成果发表会登场。(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提供/陈彩玲基隆传真)
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110海洋公民实践行动计划」成果发表会登场。(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提供/陈彩玲基隆传真)
全台20所学校师生,呈现过去3个月照顾鲎卵、培育鲎宝过程。(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提供/陈彩玲基隆传真)
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110海洋公民实践行动计划」成果发表会登场,今年计划加入鲎宝复育,全台北、中、南、东及离岛澎湖等20所学校师生,今天呈现过去3个月照顾鲎卵、培育鲎宝过程。
海科馆长陈素芬指出,鲎为存在地球很久的生物,对学生而言要近距离观察与深入学习不容易,这次透过「110海洋公民实践行动计划」,让参与的学校与师生有3个月时间,体验鲎卵到成型的过程,更认识如何永续生态和环境,相信对于大家而言是相当可贵的经验,也是海洋公民的起步。
海科馆产学交流组主任陈丽淑进一步表示,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处因各种开发建设,让原本栖息与生存的生物出现断层式消失,鲎就是其中一种。她说,海岸泥滩地是鲎的产房与幼生的栖地,依内政部营建署数据显示,全台岛内总海岸线长度是133.8万多公尺,但自然海岸线仅占44.23%,其中多数鲎幼生在西海岸的栖地,从基隆端至台南端自然海岸线仅占10%。
陈丽淑指出,今年计划深入校园,让全台包括嘉义、澎湖、彰化、台中、苗栗、桃园、新北、台北、基隆、宜兰等20所学校参与,同学除了从中重新认识台湾的栖地生态与鲎面临的危机,也能了解该如何存续,这次各校更分别以戏剧、歌曲、影像、文字呈现成果。
「海洋公民科学家计划」去年由海科馆、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共同推动,引发各界热烈回响后,今年再度合作展开,除了珊瑚外,加入鲎宝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