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工程师「不卖肝」才输台积电?专家揭「一周工时」成惨输关键
图文/今周刊
科技业当道,各国在人工智慧及半导体产业竞争激烈,其中,科技业中的领头羊无非是来自台湾的台积电(2330),以及日前挤下晶片制造商英特尔(Intel)、登上道琼工业指数的辉达(NVIDIA);外界困惑,南韩在电子产业也已发展多年,为什么仍迟迟追不上他国的脚步,甚至差距愈来愈大;对此,有韩媒分析背后主因。
台积电(2330)凭哪一点将对手甩在后头?其高工时、高工作量的「爆肝文化」,奠定了这家公司在半导体产业霸主的地位,《韩国经济日报》(한국경제)便指出,「密集研发所带来的『时间累积』,正是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斯所说的成功秘诀。」
台积电团队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作,工程师24小时ON-CALL(待命),《韩国经济日报》表示,这是让台积电技术领先的关键之一,而辉达的企业文化也同样是如此,造就出这2家公司现在的成功。
「韩国可能是唯一落后的国家」
「当竞争对手都在用跑的比赛,只剩下韩国还在缓慢爬行」一名业内人士接受《韩国经济日报》访问时这么说,南韩在2018年推出「每周工作52小时」的限制,且适用于所有产业,这对于科技业来说无非是一大阻碍。
当三星(SAMSUNG)及SK海力士(SK hynix)2023年在研发上,分别投入28兆3527亿韩元(约6580亿元新台币)与4兆1884亿韩元(约972亿元新台币),然而,在实际研发过程中却遭遇了人力限制的困难,「由于工时限制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研发效果。」业界人士直言,「即使产品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研究大楼的停车场在深夜或周末也经常空无一人。」
「24小时灯火通明的台积电VS工作时间被束缚的韩国……」《韩国经济日报》这么形容国内半导体业的困境。
另一家韩媒《东亚日报》(동아일보)也不讳言,「每周只工作52小时,韩国在AI/半导体战争中能有胜算吗?」
「当辉达、台积电研究员们正熬夜埋头研究时,我们(南韩)研究员们的情况则是,经过讨论、想出点子就下班……」根据2023年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Korea Institute of S&T Evaluation and Planning,KISTEP)的调查,在新一代半导体领域中,韩国的技术水准与美国相比,从2019年的92.9分持续下降到了86.0分,显示差距正在拉大。
韩国半导体业还有胜算?
「半导体的竞争力取决于一个人致力于研发(R&D)的时间和强度。 如果没有所谓的『累积时间』,竞争力是不可能出现的。」《韩国经济日报》报导,首尔汉阳大学(한양대학교)半导体工程系主任朴镇燮直言,「技术霸权正分分钟颠覆,时间的累积就是竞争力。」
《韩国经济日报》援引台湾劳动部数据,以2024年8月来看,台湾劳工的月平均工时为180.3小时,相较之下,韩国工时只有157.6小时;韩媒认为,台积电的研发团队之所以能全天候不间断运作,可归因于该种弹性工时制度。
过去,张忠谋就曾说过,台湾工程师即使是在半夜2点也会被叫出门上工,「就连工程师太太也见怪不怪。」甚至连维修技师在睡觉时也都很可能会接到电话,只要得知设备需要维修,他们就会立刻出门赶工,张忠谋表示,「这就是台湾的工作文化。」
而深受张忠谋重用的台积电人资资源资深副总何丽梅先前受访时也坦言,如果台湾发生地震,所有工程师都知道要尽快赶回公司,就算是半夜也是如此。
「坚毅、有纪律的公司文化是台积电的重要底气。」
由于南韩在《半导体特别法》删除「白领豁免」的规定,使得韩国在「半导体战争」中不断落后。为扭转当前局势,韩国科技业界认为,若要让自家半导体产业追上对手的脚步,「白领豁免」制度有其必要性。
什么是「白领豁免」?这项条款指的是放宽高收入管理及专业职位的工时限制,特别是针对研发(R&D)人员 ,期望能提高研发的灵活性,以应对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的压力。
一位工程师呼吁,「韩国工程师需要一个针对研发优化的工作环境,因为投入研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积累,才能与竞争对手产生决定性的差异。」
更多今周刊文章从印刷厂女工拚到财经博士!没有富爸妈,她50岁提早退休...把一手烂牌变好牌的4个「好命关键」11月地价税开征!收到缴税单,别只傻傻缴钱...你一定要先确认1细节「少缴80%⭡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