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30年却惨输台韩 专家揭日企衰败4关键
新唐收购Panasonic半导体事业,无疑是对走过整个平成时代的日本半导体产业,走向衰败的一大警讯。(图/新华社资料照)
微控制器(MCU)厂新唐收购Panasonic半导体事业,总交易金额2.5亿美元(约76亿元新台币),预计2020年6月完成交割,新唐打算借此机会,进军日本以及全球半导体市场。此这消息一出,无疑是对走过整个平成时代的日本半导体产业,走向衰败的一大警讯。
据《日经中文网》报导,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数据显示,1990年(平成2年)日企在全球分额占了49%,但在2017年只剩下7%。Gartner也指出,2018年全球半导体企业前10大,已经看不到日本企业的踪影。半导体产业在1990年代初期,规模仅占500亿美元,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增长至4779亿美元。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就曾形容,数据若是21世纪的石油,半导体就是内燃机;此外,半导体对于国防也是影响重大,美国对于大陆半导体产业与美企关系敏感其来有自。
台积电在10几年发展后,成为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全球大厂无不找上台积电委托晶片生产,更在晶圆代工市场拿下49.2%市占率;另外,台湾IC设计大厂联发科近期也发布首颗5G SoC系统单晶片「天玑1000」,强势进攻5G市场。至于南韩科技大厂三星电子目前在晶圆代工市占率虽以18%居次,但全球手机市占率22.3%,稳占龙头宝座,SK 海力士在记忆体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
在台湾、南韩的半导体业者快速成长后,日本企业为何为消失在历史洪流当中,《日经中文网》的西条都夫采访专家,汇集4个失败原因。
日本半导体企业大多为综合电子企业的部门,这种为了业务诞生的机制初期发挥极大作用,但在业务量变大后,需要迅速且果断,这样的机制反而变成限制。
专家认为,经营者素质也是问题,面对全球市场保守,仅注重与日企竞争,失去了更加广大的市场经营。此外,像是美国IC设计大厂高通本身「无厂」,积极扩大智慧财产权的效益,就是收购其他初创企业,但日企拒绝收购,拘泥自主技术,成为败因之一。
日企重视技术,但是轻视销售成绩,更是一大问题,2000年起,半导体市场出现剧烈变化,努力符合对战略性客户的需求以及创新能力成为重点,若不能随着市场时时调整策略,就很有可能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