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被分尸挖掘背后真相 《吉娃娃罗曼死》开到荼靡的青春
这不是宠物电影,「吉娃娃」是名可爱女孩的暱称。电影诉说了她的发光、黯淡到陨落,像美人鱼消失成泡沫。这是吉娃娃的人生,也是她身边那群年轻男女,以及我们曾身处或擦肩而过的某种青春样貌。
故事从吉娃娃惨死开始,随记者的访谈,朋友回忆一群人从初识到变质,再到每个人进入各自人生的过程。曾经,大家都充满梦想、对彼此有爱,然后一点一点变得平庸而冷漠。破解谋杀案的过程中,一个人的模样,由人们记忆与印象被召唤、拼凑,而这已无关真相。
电影改编自知名漫画家冈崎京子的作品,被吉本芭娜娜誉为「最能展现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浮华与虚无」的她,笔下都是霓虹灯般快速闪烁、却满载空虚的场景。之前她的改编电影《恶女罗曼死》起用蜷川实花担任导演成为卖点,全片有着用俗艳反差沧桑的美学。
《吉娃娃罗曼死》延续了类蜷川实花的调性、融合进经典桥段,例如几乎照抄了《发条橘子》的快转多P性爱,以及追求「为上传而拍照」而发展出的有哏摆拍行为,整部片呈现超重口味的视听觉刺激。
这部片初看会觉得粗糙喧闹,也很快感到审美疲劳;但当最后的凋零、毁灭到来,过程中的不耐,反而以其反差感,加码强调了这样年轻生命景况的空洞和悲哀,是很特殊的体会。
电影欲以多个旁观视角去建构「消失的主人翁」,但其实凸显不出「每个人如何不同地看待同一世界」,这部分差《听说桐岛退社了》甚远。但那种要挥霍到世界末日的空虚,确实令人害怕与哀伤。
更多镜周刊报导【影评】《密阳》 迟来的杰作【影评】《为副不仁》 缺乏核心价值的人很可怕【影评】《芭蕾少女梦》 温柔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