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教育 老师将转为陪伴者

台湾师范大学携手全国校友总会,陆续在全国举办4场「未来教育在台湾」教育峰会,北区场今(13)日率先登场。(台师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为迎接明年百年校庆到来,台湾师范大学携手全国校友总会,陆续在全国举办4场「未来教育在台湾」教育峰会,北区场率先登场,学者专家聚焦后疫情时代的教育面貌,认为教学型态面临转变,老师将转变为陪伴者或学习管理者的身分,与传统认知大不相同。

「未来教育在台湾」教育峰会北区场昨天在台师大举行,会中讨论「极速科技、后疫情时代、国际变迁」三大主题,为我国未来教育发展寻找方案。

台师大前校长、台师大资讯教育所教授张国恩以「极速科技之未来教育」为题,在发表专题演说时提到,后疫情时代将面临转变,包括教学与学习型态面临改变,师生互动模式将会创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角色转变成为趋势,老师是陪伴者或学习管理者,需重新思考。

张国恩认为,疫情改变教育面貌,学习环境的重制与强化,包括电脑设备升级、网路的稳定度等,大数据与AI带来个性化教学,视讯化教育也使学习管道更公平;另跨国教育合作的变革,扩大了学习资源分享,但学习管道量多却不一定质精,最后则是非同步教学的广泛运用。

张国恩强调,数位科技对教育的影响虽然有利有弊,但面对大趋势,教育会逐渐导向「Open School」,扩大对学习资源的利用。

高雄师范大学校长吴连赏则抛出「后疫情时代之未来教育」的面貌,认为教学虚实整合造成深度自主学习,由于学习载具不同,与偏乡中小学携手合作成为关键。他认为,虽然线上课程成为趋势,却也较易使学生分心,因此将50分钟课程切分为小段落教学,并鼓励互动参与,才能有效补足线上教学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