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小说家古纳摘诺贝尔文学奖 关注难民困境

坦尚尼亚裔小说家古纳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后,他在英国的家中接见媒体,并让媒体拍照。(美联社)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7日揭晓,由73岁的坦尚尼亚裔后殖民小说家古纳(Abdulrazak Gurnah)摘下桂冠,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新台币3184万元)奖金。负责评审的瑞典学院称,这是为表彰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处在不同文化与大陆之间鸿沟中的难民的命运,有毫不妥协与富有同情心的洞察力。」

古纳用英语写作,现居英国布莱顿。得知自己获奖时,他正在自家厨房,十分吃惊。古纳成为史上第一位坦尚尼亚裔诺贝尔奖得主,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二位非洲黑人得主,第一位是1986年奈及利亚的索因卡(Wole Soyinka)。

身为当今著名的后殖民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古纳结合自身经历,以非洲人的视角书写殖民历史,其作品聚焦于身分认同、社会破碎、种族冲突及性别压迫等主题,获得了国际学界的关注。1964年,少年古纳就曾以难民身分到过英国。评委会认为,他的写作令人想起莎士比亚、康拉德、奈波尔(V.S. Naipaul)等经典作家。

古纳创作了10部长篇小说和多部短篇小说,难民苦难的主题贯穿于作品中。他最著名小说包括《天堂》(Paradise,1994年)、《遗弃》(Desertion,2005年)和《海边》(By the Sea,2006年),《天堂》被誉为最重要的后殖民主义写作,曾同时入围英国「布克奖」决选名单和「惠特贝瑞书奖」(现为科斯塔图书奖)名单。

古纳1948年生于东非国家坦尚尼亚位在印度洋上领土桑吉巴(Zanzibar)岛,1968年以学生身分移居英国。1980年至1983年,古纳在奈及利亚卡诺市的巴耶罗大学任教。他1982年自英国肯特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来也在肯特大学担任英语与后殖民主义文学教授,目前已退休。

其主要学术兴趣是后殖民写作和与殖民主义有关的论述,特别是与非洲、加勒比海和印度有关的论述。古纳编辑了两卷《非洲写作论文集》,发表过许多关于当代后殖民作家的文章,包括印度裔英国籍小说家奈波尔和鲁西迪等。鲁西迪曾因小说《魔鬼诗篇》被指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遭伊朗精神领袖何梅尼下达格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