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经济】林建甫/「苦民所苦经济学」得诺贝尔奖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由印度学者班纳吉法国学者杜芙若美国学者克雷姆共获殊荣。(图/路透

林建甫国家政策研究会资深顾问,美UCSD经济博士,曾任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台大经济系教授、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中华经济金融学会理事长、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总召集人

今年(201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诺贝尔经济学奖,由印度学者班纳吉、法国学者杜芙若与美国学者克雷姆共获殊荣,他们得奖理由是对于「全球贫穷问题」的杰出实证研究。

2008年金融海啸造成世界贫富不均,「占领华尔街」成了当时重要诉求。如今十余年过去,主要国家靠着量化宽松救世,举世贫富不均更严重。世界经济底层的人民终于得到主流经济学的注意。

其实如何帮助国家经济起飞,脱离贫穷?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问题就已经有相当的研究。只是当时的答案略显天真。因为对比国家之间的宏观数据,得出的结论通常是「资本不够」或「劳动效率太低」。所以推导的药方也很简单,寻求国际援助或是内部推行一些国家政策,前者例如二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美国援助欧洲国家发展,重新站上世界舞台;后者如增加储蓄或提高劳工知识水准,等政府政策去执行,而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对个人或家庭有帮助。进入90年代,微观实验性手段流行起来,学者开始细致地研究村落内部、甚至每家每户的真实发展动态,通过实地调研找到贫困深层原因

▲得奖学者对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的反思,发人深省。例如援助越多穷人导致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后来就不起作用。(示意图,非新闻当事人/pixabay图库

这次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全球仍有超过七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条件下,三位经济学家的相关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抗击全球贫困的能力。应对全球贫困问题,可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问题,改善教育成果或提升儿童健康。他们双盲的随机实验结果显示,他们提出的方案在过去二十余年间取得了较好成效,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转化为可行的措施,超过五百万印度儿童在学校的补习辅导计划中受益。

班纳吉和杜芙若是夫妻,一直聚焦全球扶贫减贫问题,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建了「贫困行动实验室」,成为在非洲、拉丁美洲南亚、东南亚以及北美和欧洲都设有办事处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构。克雷姆的研究则证明班纳吉夫妇所提方法有强大作用。在1990年,克雷姆主持通过野外实验,来测试一系列可以改善肯亚西部学校成绩的干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班纳吉和杜芙若还合著了一本书:《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主要讨论贫穷的原因以及对主流「扶贫观念」的反思: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他们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

▲经济发展指包括品质数量在内的经济高品质发展,而不仅是数量的增长。(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他们对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的反思,论点也很有趣,发人深省。例如援助越多穷人导致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后来就不起作用。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他们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重要指导。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发展经济学领域的杰出学者,体现出对发展经济学的重视。经济增长是发展经济学核心概念,经济发展指包括品质与数量在内的经济高品质发展,而不仅是数量的增长。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三位学者致力于减轻全球贫困方面做了有意义的研究探索,是真正「经世济民造福人类的举动。

热门推荐》►日本再次提高消费税是险棋►美国经济不坏 联准会要降息就大有学问?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