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不要核电 却要忍受缺电?
2018年环评通过后至今争议不断的桃园大潭观塘中油第三天然气接收站案,近日因环保团体发起的「抢救藻礁」公投第二阶段连署即将截止,再度引起社会关注。行政院25日抛出三接若改台北港将推迟11年,北部恐缺电论点,不免让人疑惑:如果没有三接就只能默默承受缺电危机吗?
日前核二厂1号机提早半年除役消息曝光后,就已震撼企业界;现在又有三接若改在台北港,北部恐陷入缺电危机的恶梦,企业界不禁要问:正当中美贸易、科技大战方酣,全球供应链重组,台湾半导体产业一片看好,打造「护国群山」之际,台湾却只欠东风「电力」,不要核电选项后的替代方案又在哪?
为达到2025年非核家园,政府立下2025年天然气发电占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目标,其中离岸风电及太阳光电是再生能源发展主力,2025年太阳光电设置目标20GW。这分供电配比,看在企业界眼里,却是危机四伏。企业界未必一定要核电,但要的是稳定供电,这样的供电规画,如何让企业界安心经营?护国神山的台积电又岂能屹立不摇?
以天然气发电而言,在运送、接收过程容易受到地缘政治风险、台风等天候因素干扰,发电成本也较贵,占比却高达五成令企业胆战心惊;而离岸风电、太阳光电等绿电供电则不稳定,台湾用电低峰期冬季,风力反而较强,太阳光电选址则有冲击农地争议;而使用燃煤,环保抗争压力又很大。
就以太阳光电2020年装置容量6.5GW目标为例,受到新冠疫情、对岸原物料供应等因素影响,原本希望延后到今年首季达标,但现在似乎又要落后了,如此一再跳票,如何能寄望2025年再生能源达20%目标?
当政府的能源政策规画独缺核能,放弃以核能作备胎方案之下,说若没有三接,或改采台北港替代案,北部会缺电,企业界想问的是:政府的替代方案在哪里?而非一味地说「北部恐怕缺电」的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