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今起禁电子产品外放声音,专家预测或推广

(原标题上海地铁今起禁电子产品外放声音专家预测或推广至高铁飞机

记者 杨舒鸿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G、5G时代,使用电子设备播放视频、浏览短视频成为不少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消磨时光的首选。但是外放音量引发的“民怨”在近年来迅速升温。对此,国内多个地铁先后颁布地铁“静音令”。

2020年12月1日起,上海地铁正式要求乘客车厢内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

上海地铁“消音令”很快被推上了热搜。谈论这一热点时,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李运杨界面新闻指出,在公共空间内使用电子设备外放音量,该行为本质和在车厢内大声喧哗一样,干扰到了其他人的正常乘车,给他人带来负担,违背了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在此基础上,“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完全可以对行为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因此,上海新修订版《乘客守则》中对乘客不文明行为的限制具有法理基础。”他表示。

公共交通工具外放音量的行为,近年来引发关注较多。

2019年,著名演员叶璇在微博上发文称,自己在高铁上劝阻乘客外放声音却遭到辱骂。2020年11月,《浙江温州女子因提醒对方外放声音太大反被骂气死你》的新闻报道,亦引发民众愤慨。

此类不文明现象随后引起运管部门重视,以深圳成都代表城市除从法律、条例层面明确规定禁止该行为之外,还着手研究开设“静音”车厢等措施,还乘客以宁静

2020年4月1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制定、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三项从国家层面,正式明确将“大声喧哗、吵闹,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作为禁止行为。

李运杨表示,作为《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配套规范,上海市交通委制定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对选择城市轨道交通的乘客具有规范效力,“换言之,在该守则生效之后,当我们在制止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的乘客时就有了规范基础。需要注意的时候,在解释上,乘客不仅在车厢内不得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在车站候车时也不得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

他强调,需要注意的是,该《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并非地铁企业制定的,而是由作为政府部门的上海市交通委制定的。因此,有部分舆论质疑地铁企业滥用权力,并不成立。

颁布车厢“静音令”并非上海首创。此前有城市在推行该举措时,因效果不显著,被指“雷声大雨点小。”由处罚措施产生“约束力”的大小,关系到政策是否能够持续。

他指出,根据该《守则》第十五条的规定,若乘客不遵守,轨道交通企业有权劝阻和制止,制止无效的,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问题在于,报告公安机关后,公安机关如何处理?对此该守则未规定,由于权限限制,该守则也不能对此作出规定。”

李运杨建议公安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警告罚款等处罚。

地铁车厢率先“静音”,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同样面临类似困扰。

对此,李运杨预测,地铁车站和车厢内禁止电子设备外放的做法很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除了交通运输部的规范支撑外,更是源于该做法本身的合理性,基于此,该做法有望在高铁及飞机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