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60亿建对撞机到底值不值?论王贻芳与杨振宁的大型对撞机之争

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雨果

在现在的社会中,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只有提高科技,制造出更多的先进设备,发展出更加前沿的技术,才能迅速提高一个国家在某方面的研究能力,推动该国家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

近些年来,中国在科技方面有了飞速发展,无论是仰望星空,对太空进行探索,还是脚踏实地,对交通技术进行研究,我们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研发能力,让全世界都眼前一亮。

可是,科技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进步,我们都应当知道,这只是短暂的一个阶段,人类的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科学家们仍然在进行积极地探索,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在关于该不该建设对撞机这件事上,我国著名的两大物理学家王贻芳和杨振宁就有过争论。

对此,你怎么看,当然,在发表意见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问题的始末和究竟什么是大型对撞机。

一、什么是大型对撞机

在全世界的科技都在进步的同时,物理学界作为个中翘楚,自然也不遑多让。

物理学家们为了更好地探索宇宙中的粒子,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研发出一个更好的辅助研究的机器,也就是大型对撞机。

对于物理学家们来说,大型对撞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帮助他们探索发现新的粒子,并且加速质子的对撞以及微观量化粒子。

在粒子物理学界,虽然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个所谓的“标准模型”,但是该“标准模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在模型中有许多参数。

这些参数不应当是固定的,而是应当从实验中不断获得,所以仅凭模型中单纯的计算方法,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实验结果。

这也就是说,如果只用该“标准模型”去计算所有实验,很容易出现实验结果与模型不相符合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需要寻找更多的数据来做支撑,而要挖掘出这些数据,就必须要寻找合适的“数据提供者”,也就是大型对撞机。

在用其进行质子对撞之后,可以获得堪比宇宙大爆炸的力量,并且产生一定的产物,科学家们便会对这些产物进行研究,从而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和发现。

此外,除了在科学领域有所贡献以外,大型对撞机还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能源方面,通过大型对撞机得到的研究成果,很有可能在未来被应用到新能源领域当中,为人类社会带来全新的贡献。

因此,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对日常生活而言,大型对撞机的研发都有着其一定的意义所在,那么为什么我国的两大物理学家——王贻芳和杨振宁,会对是否建造中国的大型对撞机一事,进行激烈的争论呢?

二、王贻芳与杨振宁的争论

关于中国应当建造大型对撞机的想法,在最开始的时候是由我国的一位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提出来的,他认为:如今的中国已然有了在科技的某一方面领先世界的能力,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加大投资力度,来走在人类前沿,发明出一个让数学界焕然一新,并且促进数学和物理这两个领域发展的大型对撞机呢?

正是因为他的这次发言,引发了学术界激烈地讨论,尤其是王贻芳和杨振宁,他们在关于中国是否应当建造大型对撞机这件事上,进行了多年的争论。

王贻芳是我国的一位著名物理学家,他不仅天赋异禀,有着适合搞科研的聪明头脑,还刻苦用功,一心钻研学术。

在他27岁时,他被赋予重任,成为了“新粒子寻找组”最年轻的一个组长,那个时候,所有的组长都比他要大很多,只有他不仅年纪轻轻,还没有什么经验,甚至只是一个学生。

有很多人因为他年纪小没经验而不看好他,可是他却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向所有人都证明了他的实力。

当时他所在的实验组里,没有一个组长认为能够作出测量陶轻子的极化这个实验,只有王贻芳相信,并且在不懈地努力下,成功地测量了出来。

他为人类物理学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现了很多物理界“首次”的成就,而若论其中最厉害的一项,那必然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这项实验入选了《科学》里的年度十大突破,王贻芳也因此成为了学界最看好的未来诺贝尔奖获得者。

王贻芳对于大型对撞机的建造持着非常坚定的肯定态度,因为他认为,在时间相近的时候,欧洲提出来的关于对撞机的理念,和我国的科学家们所提出来的有关对撞机的原理是极其相似。

这也就说明,我国提出来的建造方法是可行的,所以我们应当赶在他们之前,将该项技术研发出来。

当然,一个科研项目的进行,背后必须要有国家的财力做支撑,王贻芳计算过,要想建造大型对撞机,在最开始的阶段大约要投入三百六十亿的资金,这对中国来说虽然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虽然投入资金较大,但是,其若能真的研发成功,对中国的科学界来说是意义重大的,可以说是中国科学跨越性的发展。

在中国的对手们都忙着其他项目的时候,中国若是能够先他们一步,将大型对撞机研究出来,并且顺利投入使用,那么中国距离在科学领域赶超那些发达国家,就更进一步了。

基于此因素,王贻芳认为:大型对撞机应当建造,可是,同样作为科学家的杨振宁,却和他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

杨振宁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位物理学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粒子物理学和统计力学,在成为物理学家之后,他不断钻研,为科学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因为和李政道共同发表的宇宙不守恒定论这一论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

杨振宁作为物理学家,已经突破了现有物理学的边界,让其有了全新的进展,而作为这样一个一心一意搞科研,并且全心追求创新的物理学家来说,杨振宁理应支持大型对撞机的建设才是,可是他却对这一问题始终持反对意见,并且因此和王贻芳争论了好几年,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杨振宁反对建造,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便是投入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不是目前的中国能轻易负荷的,而且如果真的投入了这么多的资金,最后研制成功了还好,一旦失败,就意味着国家这么多的钱全都打水漂了。

其二,就是因为资金的问题,杨振宁认为,比起虚无缥缈的、全新的大型对撞机,现在中国的科学领域还有很多等着用钱的地方,所以与其把钱放到远处不知何时能摸到的大型对撞机上,不如先拯救近处的燃眉之急。

最后,杨振宁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大型对撞机究竟是否能够发挥人们所设想的那样关键的作用。

科学家们想要研究出大型对撞机,是为了寻找到超对称粒子,但是这一研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到现在该粒子是否存在,究竟该如何找到,用大型对撞机来寻找是否真的能找到,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没有任何切实根据的情况下,贸然投入一笔巨款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不仅是一个十分冲动的行为,也是对科学界和对国家的不负责任。

三、孰是孰非

科学家之间的争论,所代表的往往不是自己的立场和想法,而是出于整个学界现状考虑,提出最为可行的方案。

因此,无论是王贻芳还是杨振宁,他们对于是否应当建造大型对撞机所提出的见解,不会掺杂任何的个人恩怨,而是完完全全的学术之争。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站队,认为他们之中的某一方一定是对的,而另一方一定是错的,而是应当根据他们所提出来的具体理由。

综合考虑,结合我们国家的现状,来判断哪一方的想法在目前更具有可行性。

王贻芳与杨振宁关于中国大型对撞机该不该建设之争,从现在看来,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的确,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进步,对于大型对撞机的建设,即使现在没有开展,也早晚会提上日程。

或许以我国现在的实力而言,确如杨振宁所说,不宜投入如此庞大的一笔资金来建设大型对撞机,但是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像王贻芳所说的那样,将大型对撞机研究出来,并且用其来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科学永无止境,对于科学家们的争论,我们不应当感到奇怪,反而应当欣慰和感激,因为只有科学家们永远心存好奇心和野心,我国的科学才能被推动,才能有更加振奋人心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