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建大型粒子对撞机?王贻芳多次提议,杨振宁:不要意气用事

主席曾说过“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代表了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农业还是工业,从理论到实践,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久,我们就是忽略了科学规律,太过着急发展,反而适得其反。

如今的中国吸取了教训,虽然在科学技术方面还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距,但是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新一代的科学家,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丁肇中的得意门生王贻芳就是这样一位。在2019年的腾讯科学WE大会上又一次公开表示中国现在应该建设杨振宇先生一直反对的大型粒子对撞机了。

难以挑战的粒子对撞机

说到这里,一定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大型粒子对撞机。就是让高能粒子在高速中碰撞,碰撞出来的东西就是揭示粒子的构成,在这同时,还会出现一些物理现象,有利于我们的研究发展。

可想而知,转的速度越大,碰撞就猛烈,出现的现象和碰撞出的东西就越丰富,越多。利用这些,可以去探索宇宙人类的一些未解之谜。

那既然这么有用,为什么杨振宇先生一直反对建造呢?

在前几年,王贻芳就提出要建大型粒子对撞机,但是杨振宁就不同意,认为现在中国还没有必要,也没有真正的实力去建造。因为我国现在的力量不够,没钱没技术还没人。

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我国现在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现在也是一个大国,但是相较与其他国家的实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目前世界仅有的大型粒子对撞机在欧洲也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

大型粒子对撞机就像是只能靠充值才能继续运转,进入下一关的大型物理玩具一样,如果不进行升级,只能在原地待命,自娱自乐,根本无法继续进行。但是这样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金钱。

而在人员方面,欧洲请了几十位的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中国也一定会邀请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本来在这方面我国就不占优势,虽然这个项目是我国开始的,但是风头却是其他国家的科学家的。

美国作为世界最强国家都在它面前败下了阵。1987年6月提出修建用来探究基本粒子的超级超导对撞机,在1992年在达拉斯完工,有超过三千位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工作,但是没过多久,就停止这次计划。

这台机器的预算高达了110亿美元,这还不算后续的投资费用。巧的是,当时的美国正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这110亿可以使美国度过难过,使美国公民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现在投入到这个冷冰冰的机器中,并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美国当时开发这个项目花费了三十几个亿,但是又亲手把它埋入土中。杨振宇就是要提醒大家,中国虽然发展的很快,但是对于这样的“终极boss”不能“意气用事”,还是要从实际出发。

下一个“两弹一星"?

开发大型粒子对撞机让大家想到了曾经的“两弹一星”,当时也是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几乎是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完成的,对于当时来说是难上加难。那个什么都没有的时代都能建出,为什么现在就不能呢?

首先这不是一个级别的“游戏关卡”。如今原子弹这些很多有地位有实力的国家都有,相比于粒子碰撞机就是一个基础。

而且当时的情况,使我们国家不得不去研究,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欺负,只能咬着牙去拼。但是大型粒子对撞机是现在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的一个很大的难题,首先资金的投入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如果中国要建一个比欧洲还要大的设备,这个费用最低也要200亿美元,也就是1400亿人民币,这只是一个基础费用,后面的维护和运转加上升级,这个费用可能要用“倍数”计算了。所以粒子对撞机是不是下一个“两弹一星”,这很难说,因为它的难度远远在“两弹一星”之上。

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在2018年,中国总投入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为19677.9亿,经费是有限,但是想要研究发展的项目也很多,这个项目一启动,必然会把重心移到粒子对撞机上,那么其他的项目该如何进行。

而且现在世界的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必须建造这个一个机器的水平,更没有必要去建造这样一个没有什么作用的“大型吸钱机”,所以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愿意去建立,杨振宁不赞同现在建立。

杨振宁也为此多次提出反对意见,但是王贻芳却不认为现在开发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并且提出巨型对撞机如果再不建,这三十年里就没有好的机会了。

王贻芳的确是个很优秀的科学家,他所研究的领域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很高的成绩,所以他这么提出也有他自己一些比较权威的看法。

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往长远考虑,特别是我们这样的一个大国。要想不落后,就要赶在别人前面,获得主动权,自己有能力可以持续发展,给国人乃至世界提供便利,今天所失去的总有一天会成倍的回报回来。

王贻芳也提出了一系列规划:第一阶段,大约在2020到2030年,为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的阶段。工程造价大约为400亿人民币,其中还不包括土地等问题。

第二阶段,大约在2040到2050年,为四分之三质子对撞机阶段,工程造价大约为1000亿人民币。

每一步都得投资几百,几千个亿,后续的费用会越来越高,这一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和质疑。花三十年的时间,花这么多钱真的有意义吗?

王贻芳作为如今更新的一代科学家来说,眼光更独到,更有创新和拼搏精神,胆子更大,杨振宁作为老一辈的人会更注重实用性,更切合实际,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他们所说的都很有道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像是老一辈和新一代的必然“代沟”,因为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的不同,思想也会有所不同。这也更像一个赌约,现实与理想的赌约,理想终有一天会赢,但是它的到了一定来之不易,一定是漫长而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