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不注|从“银幕”到“屏幕”,“速食时代”下电影将何去何从?

“最好别看短视频解说,实在很无语。”

11月11日晚,张艺谋对电影解说短视频的吐槽冲上热搜。他认为,电影院观影的仪式感与沉浸感是线上无法替代的,他希望大家能共同守护这份独特的电影体验,而非仅通过手机快速浏览电影解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张艺谋导演的发声,无疑将电影艺术在新时代面临的传播困境与观众观影选择的矛盾,重新摆在了大众面前。近年来,随着微短剧、“三分钟看懂”短视频等“速食”内容的兴起,如何在“电子速食” 与“文化正餐”之间保持平衡,成为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存在即合理,短视频解说能流行,就说明观众对这种“耗时短、节奏快、情节丰富但高度凝缩”的新型传播形式有一定需求。在短视频上读完《红楼梦》,弄懂哥德巴赫猜想,顺便学会好几十种早餐……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流行文化产品,如今越来越“快”。作为“后电影”时代独特的产物,三分钟的“速食电影”,与“电影盛宴”“影评快餐”等“正餐”相比,也有其独特的叙事特点。

有网友认为,观看解说类短视频本质上是一个筛选的过程。一方面,不好看的电影,解说可以“避雷”,节省了亲身去影院“试错”的成本;另一方面,好看的电影,解说也可以是“安利”。还有一些原本沉寂的优质老电影,被解说类短视频重新推向了聚光灯下的舞台中央,成为公众的热议话题。

电影也好、短视频也罢,都是文化的产物。两者之间的关系好似茶与酒:茶,清新淡雅,适合细品;酒,浓烈醇厚,适合豪饮。人们可以根据场合和需要进行选择,但不能因为有了酒而认为茶毫无价值,也不能因为有了茶就说酒可有可无。

时代的洪流不可阻挡,“电子速食”并不会因为个别观点而消失。面对影视圈的“速食化”趋势,对艺术的追求和品质的坚守更显得尤为“珍贵”。数据显示,今年电影市场急剧降温,三季度观影人次和总票房跌幅均超40%,影视上市公司大部分亏损。而短视频行业火爆的背后,内容同质、导向低俗、制作粗糙等问题仍为突出。

因此,从供给侧来看,“电子速食”需要制作精品,在观众的成长中,在市场的选择中,在制度的完善中,朝向更加优质化的方向发展;“文化正餐”也需要积极接受解说短视频的挑战,以此为动力去提升作品的艺术表达能力,用高级视听体验让人们觉得走进电影院“值”,向“叫好又叫座”努力。

一句话来讲:电子榨菜也好,山珍海味也罢,唯有优质的内容能够永远打动人心!(爱济南原创评论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