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富南历史建筑八卦窑 插画呈现砖窑过往

花莲富南窑场于1966年建造,2007年登录为历史建筑。八卦窑在2000年碧利斯台风后受创严重,经过多年整修,成为目前样貌。(图/ 中央社)

花莲富南窑场的八卦窑登录为历史建筑,为唤醒民众对文化资产的意识,花莲县文化局特别邀请插画家「山迷」创作,主题为「砖窑劳动者群像」,介绍过去烧窑制砖的情况。

第三代窑场主人徐尉杰告诉中央社记者,窑场至今约一甲子,期间经过地震、台风肆虐,已找不到相关照片,因此以插画形式来呈现当年窑场工人工作情形,感谢文化局等单位的支持,插画展5日开幕后将常设于八卦窑内。

富南窑场于1966年建造,花莲县政府于2007年将八卦窑登录为历史建筑;最初以目仔窑形式建造,不久后改建成八卦窑,才由徐尉杰的祖父徐镜明买下。购入砖窑场前,徐镜明与家人经营锯木厂,当时砖窑建筑除了主体为砖造,梁柱大多使用木材。

在1万3000坪以自然农法维护的园区内,有八卦窑(1966-1972)与隧道窑(1971-1991)的窑场遗构及多元生态环境,这是窑场徐家三代的家族史、生命史与地方文化史的交集汇流之处。

徐尉杰说,八卦窑在2000年碧利斯台风后,屋顶被掀掉,父母亲历经重创含泪重建家园,经过多年修建,上半部盖起顶棚,空间调整再利用;隧道窑上方则搭建钢构房舍,经营民宿。

花莲县文化局表示,台湾在建筑材料尚未转型前,仍处在对红砖需求庞大的年代,当时窑场烟囱终日黑烟缭绕,掌握关键烧火技术的烧火师傅、分工负责叠胚、晒砖胚、搬运的男工女工频繁地进进出出,与目前窑场遗构安静矗立的模样天差地别。

直到1991年,因人力结构与建筑材料、法规产生转变的背景下,砖窑场正式退役。富南窑场的整体环境与大坡山林相接,园区内有水池、树林以及窝居隧道窑内的台湾叶鼻蝠,生态丰富,成为地方文史、生态教育的好场域。(编辑:黄世雅)1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