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长兴国小学生「砖情」纪录片献给社区砖窑厂

兴国学生探索砖窑厂。(长兴国小提供)

校方走进砖窑厂播放纪录片。(长兴国小提供)

校方走进砖窑厂播放纪录片。(长兴国小提供)

台南仁德区长兴国小近来以影像素养课程为基础,带领学生探索家乡人文地景产,今年以「砖」为主题,学生一步步探索仁德建华砖窑厂,透过影像记录砖窑厂的美丽与哀愁,以孩子观点叙述,剪辑成「砖情」纪录片,献给在砖窑厂努力的每个人,这支以小学生观点阐述的纪录片,也在in台南‧无影藏─2019台南市文化资产影像竞赛近百支影片脱颖而出,入围前20名,实属不易。

长兴国小抓住暑假尾巴,特别选在休窑期间,邀请砖窑厂负责人员工以及家长一同到砖窑厂观赏这一年来探索砖窑课程的成果,参与的家长也回味儿时在砖窑厂焢窑,对于厂方、家长、学生都十分的有意义。随后让参与的家长们回味小时候生砖(未烧制的砖胚)造窑烤东西吃的情景,也让学生体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有趣的童年回忆。

长兴国小的砖窑课程开端是学生发现高耸烟囱以及听到爷爷小时候回忆,引发教师和学生探索砖窑厂的好奇心。建华砖窑厂座落于台南长兴国小学区内,与学童有高度连结,让孩子在熟悉生活情境下进行课程探索,学生进而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田野调查,透过访谈、观察、体验,进一步认识砖窑厂里的人、事、物,见证红砖产业的衰落与传承的危机,并意识到「烧砖」这项技艺的传承,即将面临断层

学生思考能否透过自己的一些具体行动,来让更多人知道红砖产业的存在的价值。课程中,学生也发现台南地区其实处处都有红砖建筑,有坚实挺拔的古迹,如安平古堡亿载金城社区内也有朴实乡居村屋,红砖虽已失去建材主流地位,但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长兴国小在106年、107年荣获教育部行动学习优良学校,并将科技融入教学中以衔接108课纲,让孩子能自发学习、沟通互动、与人共好,目前特色课程包含影像素养课程、STEAM创客课程与在地关怀探索课程3种,课程目标学生的面对未来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爷爷蔡壬癸说,带学生认识快没落的红砖产业,对学学习十分有意义。建华砖窑厂负责人陈金章表示,长兴国小的孩子能进到砖窑厂学习,是一件非常难得且有价值的事,砖窑厂也会继续传承下去,做原汁原料的红砖!

指导老师宋幸真说,学生从访察意识到产业没落,透过影像纪录即将消逝的红砖文化,从纪录片影展再度觉察新的观点跟疑惑,让红砖的温度传承下去。指导老师陈文凯也发现,用课程来认识家乡、用影像来记录社区,是理性感性的学习之旅,对于学生的学习更全面性

教务主任张文瑜感性说,一块普通的红砖不单单是建筑材料,其中更蕴含砖窑厂员工对即将没落产业的坚持,砖窑课程带着孩子一起体验平凡事物中,无可取代的家乡味与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