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隐身大寮眷村内的天空之城─共益砖窑厂

深深青苔爬上暗红砖瓦,每个细节都诉说着砖窑厂的历史变迁。(摄影/Carter)

刻画着历史痕迹的老红砖,诉说被遗忘的窑厂往事,历经数十载岁月的老榕树和菩提树,盘根错节攀附着倾颓的圆拱窑门,往昔繁荣的窑厂变成充满神秘感的树屋,以另一种型态传承大寮的砖窑文化。共益与瑞荣两座古老砖窑厂一度面临拆除危机,后在当地文史工作者奔走下得以保存,古老史迹与绿植融合共生,绽放卓然生命力,也成为许多年轻游客的私房美拍景点。

高耸大烟囱直伸天际,超过70年历史的老砖窑隐藏在茂密的绿林之间,老榕树气根盘踞窑体,取代了坍塌的窑顶结构,绿意、古迹、红砖窑,仿佛是动画中被遗忘的天空之城,在神秘氛围中蕴藏旺盛生机。

「高雄不只中都唐荣一座砖窑厂,在大寮还有两座历史悠久的砖窑厂,保留了完整的目仔窑和八卦窑结构」大寮区爱家园协会创会理事长李继强说。位于南高雄的大寮,曾经是生产红砖的重镇,全盛时期共有十几座砖窑厂,日夜不停地烧制红砖。「大寮拥有适合制造红砖的天然黏土,从日治时代即发展制砖产业,加上城市建设与后来兴建眷村,大兴土木极须建材,造就了当地的砖窑文化。」李继强说。从小在大寮长大,李继强对于往昔烟囱冒着阵阵烟气,在红砖厂前奔跑游玩的情景记忆犹新。

窑体多处被榕树和菩提树包围,形成与树共生的景象。独特的风景吸引许多新人来这里拍婚纱。(摄影/Carter)

随着建筑材料改变,环保意识擡头,砖窑厂在民国70年左右陆续停产,曾经忙碌的厂房大多倒坍改建,而共益与瑞荣两座窑厂,则在歇业后湮没在荒烟蔓草中,形成与绿树共生的树屋景象,并借由李继强与爱家园协会的努力,作为高雄市的文化资产保存下来。共益砖窑厂现在已经对外开放,成为摄影者喜爱的取景地,瑞荣红砖工厂则因周边仍有工程进行,目前并未对外开放。

共益砖窑厂原为目仔窑,后因为产量增加改建为八卦窑,砖砌拱形的窑体保留早期样式,上图为目仔窑时期、下图为八卦窑时期。(图片提供/萧明仪)

走访邻近忠义派出所的共益砖窑厂,在蓊郁绿意笼罩下,隐约露出由红砖砌成的八卦窑。民国38年萧家买下日治时代窑场,开始生产红砖,早期为传统的目仔窑,后来产量增加,遂改建为八卦窑,并在窑体中心矗立起高耸的大烟筒。「共益窑最特别的是有两座烟囱,由于中央的主烟囱被台风吹倒,萧家后来在旁边盖了新烟囱,利用地底通道连结排烟。」李继强说。擡头仰望深入天际的笔直烟囱,50公尺的高度看起来格外壮观。李继强补充道:「早期窑厂都是烧煤炭,煤灰常会飘到邻近住家弄脏阳台衣物,经居民屡次抗议,烟囱越盖越高,变成现在的模样。」

共益砖窑厂拥有两座烟囱,一座高耸入天际,成为大寮的另类地标,另一座则因坍塌,隐身层层绿荫之中。(摄影/Carter)

砖窑厂与大寮人共同见证从日治到眷村兴建的繁荣岁月,并在繁华落尽后回归自然,共益砖窑厂就像是动画里的天空之城,八卦窑体被榕树、菩提树包缠覆盖,共生为茂密树屋,在静谧中散发着森然神秘的氛围。顺着交错的气根枝叶,找寻砖窑主体的投煤孔、主烟囱的痕迹等,传统烧制红砖的古老工法仿佛历历在目。部分颓圮的红砖与苔绿植物相间,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不仅是走访大寮打卡秘境,也是新人拍婚纱的浪漫选择。

共益砖窑厂与大寮人共同见证从日治到眷村兴建的繁荣岁月。(摄影/Carter)

延续眷村居民的记忆,参观完共益砖窑厂,不妨延伸脚步品尝大寮的眷村美食。老杨牛肉面是传承数十年的在地老店,招牌料理除了手工牛肉水饺和卤味,当然还少不了独家熬煮香气浓郁的牛肉面。美味汤头、半筋半肉的柔嫩牛腱心,再搭配带咬劲的粗拉面,黄金比例让人停不住筷子。靠近辅英科技大学的馔记牛肉面、黑轮坤等小吃也是人气美食,欣赏古迹留下梦幻美拍之余,充满人情味的大寮小吃,也让味蕾充满余韵。

本文作者:李瑰娴

老杨牛肉面是大寮眷村的老店,每到用餐时间总是人声鼎沸,除了香浓牛肉面,卤味也是必吃的招牌。(摄影/曾信耀)

《高雄画刊》2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