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成立 游錫堃寄予期望傳承族群

花莲新社部落今天成立「花莲县噶玛兰族文化基金会」,并举办「当代噶玛兰人的生命纪实」新书发表,纪录耆老复振文化的付出。记者王思慧/摄影

噶玛兰族早年因汉人入垦,被迫迁徙至东部,其中花莲县丰滨乡新社部落是噶玛兰族人居住地,被迫附属在阿美族当中,经过族人长期的努力,终于获得正名。今天成立「花莲县噶玛兰族文化基金会」,并举办「当代噶玛兰人的生命纪实」新书发表,纪录耆老复振文化的付出。

今天下午新社部落举行「财团法人花莲县噶玛兰族文化基金会」成立大会,立法院长游锡堃、宜兰县史馆长廖英杰、基金会董事长潘朝成出席。

过去被迫附属在阿美族当中的噶玛兰族,不论是祭典或语言文化,都与阿美族不同。噶玛兰族复名之父偕万来带领噶玛兰族展开寻根及正名运动。原民会在2002年12月25日认定噶玛兰族为原住民的第11族。偕万来遗孀严玉英今致赠木雕奖座「生命之始」予游锡堃,也正式聘请游为基金会荣誉总顾问。

游锡堃表示,噶玛兰族的命运很坎坷,过去受到威权的欺负,感到心痛,台湾民主化后,噶玛兰族有机会族群平等,今天成立基金会,偕万来也曾经担任原民会委员,现在年轻一辈应该站出来,在这平台聚集众人一起努力、多学习与成长,领导族群的发展跟传承,自己寄望很大。

针对宜兰还有一部分噶玛兰族害怕受到歧视、压迫,以前没有选择登记,现在就算想取得原住民身分,也不得其门而入。游锡堃说,如果没有记错有大法官解释,要在2025修法完成,对噶玛兰族的复名会有帮助。

潘朝成表示,今天是感恩的日子,大家齐聚一堂庆祝,复名运动走到今天快29年,克服重重的困难,终于在2023年12月25日,刚好是继2002年12月25日复名成功21年后同一天,在花莲完成登记立案,是历史的巧合,也是上天给噶玛兰族特别的礼物。

宜兰县史馆长廖英杰指出,县史馆以7年时间,在宜兰、花莲、台东3地29位噶玛兰族人口述访谈,纪录族人为复名的努力,以及族群认同与生命历程。书名「mai qaRapungus」是噶玛兰语「不会遗忘」之意,不论是不是噶玛兰人,都不该遗忘这一段历史。

今天下午新社部落举行「财团法人花莲县噶玛兰族文化基金会」成立大会,立法院长游锡堃(左)与噶玛兰族复名之父偕万来遗孀严玉英(右)合影。记者王思慧/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