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審「森林經營碳匯」草案 適用條件、計算方式有異見

环境部今召开「森林经营碳汇专案活动温室气体减量方法草案第二次专案小组审查会议」。记者叶冠妤/摄影

森林、海洋等自然碳汇有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的功能,企业可透过自然碳汇,取得碳权来抵销排碳量。环境部今第二次审查农业部「森林经营碳汇专案活动」温室气体减量方法草案,但委员对于适用条件、收获林产品留存系数计算方式有意见,其中,有委员质疑订下6年内可申请注册,无法防堵业者偷吃步,先砍树、再种回来纳入碳汇计算;此外,委员也认为收获林产品留存系数的计算不够精确。

这次草案新增一项适用条件「须于专案活动起始前或起始后之6年内申请注册。6年内已执行之措施须举证实施前之基线情境,方可采计。」但有委员认为,6年设定诡异,可能导致有业者故意先砍树,6年后再重新种树申请,等于开了一个破口让业者偷吃步。

此外,多名委员认为农业部预估木材积转换利用材积比率为70%、收获林产品留存系数0.4529,因此有32%的林产品可纳入碳汇计算,忽略针叶林与阔叶林等不同树种的利用材积、留存比率可能不同,建议应依树种特性不同订定不同计算方式。

农业部代表回应,6年的设计主要想鼓励有意愿的业者从现在就开始积极做森林经营管理活动,因为森林经营需要做基线调查、相关纪录等前置准备工作,这些都需要时间,且也有考虑6年内必须执行相关措施才能适用专案。

至于木材积转换利用材积比率与收获林产品留存系数,农业部坦言资料来源是根据财政部定义,数字确实只是初估,没办法表列不同树种,对未来产品追踪也比较困难。

环境部气候变迁署署长蔡玲仪说,委员对于森林经营碳汇专案适用条件、计算及监测多有讨论,最后决议请农业部再开一次专家会议厘清收获林产品留存系数的计算方式,下次专案小组将聚焦收获林产品留存系数,之后就可提送大会审查。

至于今天讨论第二案的「竹林经营碳汇专案活动温室气体减量方法草案」,蔡玲仪说,委员会对于是否规定最小面积、未来操作方式、计入期有意见,有委员认为竹子生长快速,可能5年就一次砍掉,计入期20年太长需再斟酌,也提及收获竹产品用途广泛,像是竹签、农用支架使用期短,减量方法学必须考量保守性,确保二氧化碳长期间留在生物体材积上。

蔡玲仪说,国际间目前没有针对竹林碳汇的减量方法学,仅参考中国方法学,但国际民间机构并没有相关作法,台湾现在要发展本土方法学,必须再更严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