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佼/渐入:给人15分钟,彼此都有更好结果
▲第27届金曲奖颁奖典礼、星光大道主持人黄子佼、Dennis、Lulu。(图/台视提供)
文/黄子佼
某日,我在飞碟电台邀请了一位插画家嘉宾,在播出时,一位老朋友,也是电台DJ,突然发了讯息给我,就说这段访问听得她坐立难安,觉得受访者很难聊。
我跟她做了解释:受访者是来自艺文界,对艺文界的新锐来说,能够踏上媒体受访是相当不容易的,更何况新世代的他们,或许,接触艺人的机会不多,上电台可能也是第一次,沉浸在自己创作世界的画家、插画家、艺术家,遇到可能从小看到大的主持人并且接受访问,紧张是难免(如我小时候面对小燕姐菲哥瓜哥乃哥帆哥…光聊天我都紧张死了),一来面对于不熟悉的环境,二来心情肯定也有激动或感动,三来彼此不熟,没有私交直接开麦,没暖身时间。其实,继续听下去,就渐入佳境了。
受访者到底好不好访我心里有数,因为主持人间卫视创艺多脑河,三百多集的嘉宾来自音乐界、电影界,更多的是来自文创界、艺术界、设计界,根据经验,我推测约莫有八成的受访者都是第一次上电视;约有九成五的受访者是第一次跟我见面。
在录音或者是录制人间卫视的过程里,通常没有时间事先交流交谈沟通暖身,一见面就是开工,中间虽有工作人员事先协调相关内容,或者对稿,但是遇到我的时候,就立刻是正式启动的瞬间。
若以同理心来看,紧张、慌张、期待、感动、激动、好奇、茫然或者是当下如梦似幻的各种想像都在所难免。我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脑力有限,没有办法跟每一个受访者提早先促膝长谈培养私交,因而开机后,确实常常遇到比较害羞的受访者,或许他们心中早有一点想像,而发现想像跟他们眼前的并不一样,表现当然无法即刻上轨道。
▲黄子佼多才多艺,访谈中营造更好的氛围。(图/记者李毓康摄)
别忘了,他们不是面对镜头的专业艺人,我跟友人说,即使是演艺圈的艺人,不论是新人或者是出道一阵子的歌手、演员(除了综艺咖或谈话咖),受访时都依然会出现词穷、口拙、害羞、无言的场面,不胜枚举!但艺人,不是该做好准备才出道面对镜头的吗?刚刚出道的新人,出现这种状况不意外,出道了三、五年还是有这种人,对我来说也见怪不怪!许多出道八、九年的艺人依然不太好访,你可以说他们很真,不太懂得配合互动,也可以说他们很封闭,或者说自闭,甚至也可以说天性害羞,或者有包袱,过度保护自己,也可能为了耍酷耍帅,维持某种偶像形象。
这一些,主持人每天都在经历,经过岁月累积,越来越能够理解/体谅艺人词穷的原因!更何况是非艺人?假设,他们口才好,跨界主持也就指日可待!如哈林、Selina、六月、李明依、吴淡如、赵宁,都是从歌手/演员/作家跨界到主持圈,但多数的演员、歌手、艺文人士并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不该强求,当然,偶尔碰到对答如流,甚至带着完美节奏与笑点出现的受访者,我便如获至宝,很珍贵。
言归正传。当天的电台节目,确实一开始对答并不如流,交谈并不深入有趣,只能从简单的问题得到简单的答案,我的题库一题一题快速用尽,对方应该也在极力压制自己的情绪,力求镇定表现妥善回答。但是当访谈进行到一半时,对方开始适应节奏,比较能够怡然自得,将自己拿手的强项领域,及作品的意涵或生活环境,作出更深入的分享。没错,我所访问的内容不是天南地北,所问的问题都跟她的作品或居住的城市有关,照理说,不可能词穷,她比我还懂这些人事物,应该能,也绝对必须侃侃而谈,但或许就因以上种种原因,让坐在收音机前面的友人,或者其他听众,都有尴尬慢热感。但反过来说,假设你愿意给受访者15分钟,听完前面的暖身期,后续的内容,一定会让你我有收获。
将心比心,有时候我们就应该给人家15分钟,给人家一次机会,给人家一些空间,无论资历多深,无论来自哪个领域,试试是否有能耐进入状况渐入佳境。在快速的时代,没有过多暖身时间,许多时候,提了枪就上战场,15分钟当然只是个比喻,但或许再等一会儿,彼此都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
●作者:黄子佼,台湾艺人、知名节目主持人,洒落工作室创办人,绰号「佼佼」。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