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源、更趋成熟!微软Surface Pro变形笔电体验

记者庄友直台北报导

Google 近期逐渐扩大自己的自有硬体产品阵容,这点其实像 Apple、微软都已耕耘许久,其中以微软为例,旗下 Surface 系列更是主打高效、不错的设计感外,目前也渐渐分出 AiO、变形笔电与传统笔电等精确产品路线。而本次要介绍的 Surface Pro,也算是 Surface 首波硬体产品,虽说本次定位算第五代,却回归”Surface Pro“的初始命名。回归本源的做法,除去效能等基本面升级,还能带来什么样的面貌呢?就接着看下面的详细体验吧!

*更轻、贴近设计人的外型

新款 Surface Pro 在整体外型上,其实与 Surface Pro 4 并无太多差异机身尺寸 292 x 201 x 8.5mm,本次测试的 i7 版本为 784g,与 Surface Pro 4 292.1 x 201.42 x 8.45mm,重 786g 相比之下算是轻巧一些。而官方也宣称在本次的 Surface Pro 中更换约 800 个新的零组件,这点在可支撑的转轴上就可知其一二。

▼Surface Pro 就外型来说,其实与前代并无太大差异。(图/记者庄友直摄)

在谈到转轴前,由于 Surface Pro 在未安装键盘保护套时,仍是一只平板,因此也配有 800 万画素 FHD 主相机,以及 500 万画素前镜头,至于机背转轴处,也设有 Windows 的 Logo,搭配全部皆为金属的材质,整体设计算是相当简洁。

▼机背一样有着 Windows 的 Logo 与支撑转轴,上方也有因平板而设计的 800 万画素主镜头。(图/记者庄友直摄)

本次可用于支撑的转轴,与前代众多产品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能和 AiO 一体成型电脑 Surface Studio 相同,将荧幕摊平至近似 180 度的 165 度,借此方便设计工作者用于绘图等不同情境

▼本次 Surface Pro 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和 Surface Studio 相同,下压至 165 度方便设计工作者使用。(图/记者庄友直摄)

▼转轴的最大与最平角度一览,并可发现 Surface Pro 机身左侧有着 USB-A、MiniDP 与 mircoSD 记忆卡。(图/记者庄友直摄)

在机身侧面的各个按键连接埠上,Surface Pro 在顶部侧面设有开关与音量键,左侧设有一只 3.5mm 耳机插孔,主要 I/O 连接埠皆设于机身右侧,具有 USB-A 3.0 x1、miniDisPlayport x1、mircoSD 记忆卡槽,与 Surface 专属的连接埠(可用于充电、增设 Dock 等);不过都是那么新型的机种了,却于 USB-C 或是 Thunderbolt 规格,算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机顶设有开关与音量键,右侧则仅有 3.5mm 耳机插孔。(图/记者庄友直摄)

▼Surface Pro 一样是使用自家的专属连接埠做为充电用途,并无 USB-C Thunderbolt 规格。(图/记者庄友直摄)

荧幕部分 Surface Pro 配置 12.3 吋 PixelSense 规格,解析度为 2,736 x 1,824(267PPI)、比例为 3:2、支援 10 点触控等规格;加上可下压至 165 的转轴与触控笔,针对设计工作者的意味相当浓厚。

▼Surface Pro 配有 12.3 吋 PixelSense 触控荧幕。(图/记者庄友直摄)

▼从内部设定可发现最高的解析度为 2,736 x 1,824。(图/记者庄友直摄)

*键盘、触控笔同步升级

Surface Pro 有别于先前的 Surface Pro 4 需要额外添购,随机附上的键盘保护套就直接采用 Alcantara 人造麂皮材质,虽说国外在先前曾经传出久用会有沾染脏污的问题,不过在置腕、敲击时碰到的舒适感,其实真的有股麂皮的感受在;至于键盘则是采用孤岛式设计,搭配 1.3mm 的键程实际敲打还算是相对舒适。

▼有别于前代采选配,Surface Pro 随机附的键盘保护套直接就升级为 Alcantara 人造麂皮材质。(图/记者庄友直摄)

▼一样是采用磁吸方式连接,实际碰触的舒适感与敲击键程都相当不错。(图/记者庄友直摄)

至于需要另购的 Surface 手写笔,相较前代也同步更新,压感升级至 4,096 等级,并因应设计工作者需求,可做出多种笔触选择之余,就连 AiO Surface Studio 的专属配件 Dial 也能使用。或许微软也是想把 Surface Pro 变成可携式的 Surface Studio 吧?

▼需要另购的 Surface 手写笔需要另购,但升级至 4,096 压感,并可搭配 Windows Ink 等应用程式使用。(图/记者庄友直摄)

*效能实战

Surface Pro 按照规格高低,共可分为 Intel m3 / i5 / i7、4 / 8 / 16GB Ram 与 128 / 256 / 512GB 与 1TB SSD 等规格可选,本次借侧的版本为 i7-7600U+16GB Ram 与 512GB 版本,并配置 Windows 10 x64 Pro 专业版作业软体

从 CPU-Z 与 GPU-Z 可发现,这款 Surface Pro 配置 Intel Kaby Lake 架构 Core i7-7660U 2.50GHz 处理器、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640 内显卡,记忆体则是 16GB 1,866MHz 双通道,但采用 DDR3 并非 DDR4,算是比较可惜的地方。

实际以 CPU-Z 做单核与多核心的跑分后,也得出 416.2 与 1,104 的分数,算是相当不俗的水准;另外,也以 CrystalDiskMark 做 Surface Pro 512GB SSD 的硬碟跑分,循讯读取和写入的速度分别为 1,051 与 946.6 分。

再来针对显示效能处理上,以 3DMark Cloud Gate 和 3DMark 11 Performance 作跑分,分别可得出 7,369 与 2,359 的分数,虽说 Surface Pro 在 CPU 上有些优势,但毕竟采用内建显示卡,在图像处理效能上会是比较弱势的地方。

至于笔电整体效能表现上,本次也利用 PCMark 8 Home accelerated 与 PCMark 8 Creative accelerated 两种软体做跑分,分别在一般家用网页浏览、文书处理视讯以及相片、影片编修等综合用途做测试;最后得出 4,002 与 5,522 分,可发现在整体效能上,Surface Pro 算是在中上水准。

*结论

Surface Pro 发展至今,可说是相对成熟的一款 2 in 1 变形笔电,最新款也回归 Surface Pro 这个名称,或许也是微软想要回朔其本源做为出发;虽说整体改进相对前款差别并不大,但在各项细节,像是触控荧幕的配件支援性,以及 Surface 手写笔的再进化,搭配 Windows 10 的作业系统来说,对设计工作者都是更为亲切,更别说是一般常出外工作的相关职业(好比记者),轻巧的体积都是一大利多。

不过 Surface Pro 过于微幅的改变,对习惯的人来说或许没什么,但对同级竞品来说,似乎就有些尚待改进的地方,除去记忆体仍是 DDR3,并非 DDR4 外,少了 USB-C、甚至 Thunderbolt 规格,对仅有内显的 Surface Pro 来说,就无法借由扩充外接显卡方式,近一步提升影像运算能力,仅能在「轻巧」化这方面多做着墨,算是让人觉得未来需要再被强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