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探讨全球暖化需求面解方 学者:消费转型可带来7成减碳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昨晚发布最新第三工作组报告。(本报系资料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昨晚发布最新第三工作组报告,学者表示,交通转型、增加能源效率等不同面向的积极作为,包括减少肉食健康饮食型态、延长产品使用年限、自行车等,可带来40-70%的碳排减量,这也是IPCC首次以特别章节谈论需求面的解方。
IPCC于今年2月公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 (IPCC AR6)指出,全球暖化将在近20年内升温至摄氏1.5度,将造成多种气候危害的增加,联合国气候大会呼吁应采取更为急迫之气候行动,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30年前减半,并在2050年达到净零,方可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C以内,以因应全球气候紧急的高风险冲击。
台湾大学气候变迁与永续发展国际学位学程兼任助理教授赵家纬表示,这次IPCC报告较以往不同,特别以专门章节谈需求面的解方,例如如何透过调整消费行为来达到减碳贡献,例如综合生活转型、交通转型、增加能源效率等不同面向的积极作为,将产生减排40-70%的潜力,但若要落实,需要气候政策、社会氛围营造、数位工具的辅助等来支持。
「净零能源系统」部分,赵家纬提到,透过大规模减少化石燃料、全面电气化、零碳电力系统,且国际预期未来仅太阳能与风能就需占电力供应的60-70%,台湾预计再生能源占电力供应的60-70%势在必行,故应强调储能、系统整合、电网等配套规划。
此外,面对工业转型,提升物质效率与循环效率是达成零碳的关键,虽然零碳钢铁、零碳水泥的制造成本可能增加10-15%,但影响不到1%的终端价格,应积极推动建筑采用零碳建材。
成功大学交通管理科学系助理教授郑祖睿指出,这次报告中运具电动化是亮点,也是台湾在净零路径提到的重要目标。但台湾仅着重于汽机车的电动化目标,尚未提出针对货车、物流业的去碳策略,加上国内目前仍未将物流视为单独的行业别,因而难以提出针对产业的整体性配套措施与补助,可能造成转型的困难。
台大政治学系暨公共事务研究所副教授林子伦表示,我国3月底提出的净零路径,其中12项达成净零的关键战略呼应这次第三工作组报告的重点,这是台湾史上政府部门首次提出的大规模、30年尺度的目标,将在这基础上共同协力补强净零路径不足之处,推动台湾迈向净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