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短篇】鍾玲/心的溫度

李丹华进学生活动中心走上楼梯,通知书上说迎新会在三楼,进了会场,所有椅子靠墙放,房间中间一张狭长木桌上,两列装了可乐的纸杯,还有放在纸盘子上的糕点。已经到了二十多人。话剧社马社长,三年级社会系的,一一唱名介绍八位一年级的新社员。每个新社员自我介绍姓名,读什么系,来自什么高中。丹华听到坐在她右边的男生说:赵斌,电机系,高雄中学毕业,她瞥了一眼,高高大大的,国字脸。等到丹华介绍自己,讲完才坐下,右边已经伸过来一只大手,赵斌正经地说:「欢迎来自高雄的新社员!」

丹华给他逗笑了,他在扮老社员!赵斌呆呆瞪住她的笑容,这莞尔一笑真好看,这种笑他什么时候见过,想不出来,她个子小巧苗条,擡起的下巴流露矜贵,眼睛灵活晶莹。

话剧社排一出时装剧,分派丹华演第二女主角,赵斌负责灯光和麦克风。每周两次晚饭后排练,练到很晚,赵斌都护送她回女生宿舍。护送那五分钟的路,不是对她嘘寒问暖,就是逗她笑,他模仿男主角的表情,几分像,几分滑稽。丹华觉得他很温暖,真正温暖的人并不多,温暖是一种可贵的特质,内心稳定才能温暖别人、才能调侃自己,她好奇什么是他温暖的源泉。自己则是发光型的人,光亮自然会吸引人,她很投入地散发光亮,并不知道自己像冷色日光灯,比起钨丝白炽灯,温度较低。

寒假他们回到高雄,话剧社社长马国栋也住高雄。丹华跟母亲说要请话剧社两位同学来家里吃饭,又告诉陈嫂加什么菜,丹华是家里的指挥官。赵斌和国栋下午搭公车抵达,丹华先请他们到厂里宿舍区的福利社品尝冰品,两个男生各啃两条花生冰棒,赵斌啧啧赞:「花生味好浓!」接着各吃两条红豆冰棒,他又赞:「粉嫩!」丹华慢条斯理地啜一条芒果冰棒。接着带他们到新开幕的保龄球馆玩。五点多到家里,大餐桌上五位进餐,除了他们三个,还有丹华的母亲和读小学的弟弟,父亲出差台北了。母亲瘦瘦挺挺的,礼貌地招呼他们。赵斌觉得客厅真大,有他家四倍,丹华出身这种家庭,怪不得有一点傲。他一直替弟弟夹菜、添汤,问东问西,显然想赢得弟弟的心。

几天后丹华和国栋到赵斌家晚餐,那天寒流来了,冷风飒飒,她穿着天蓝色呢大衣,国栋一件灰色夹克,他们穿入眷村竹篱笆窄窄的木门,前院三步路就到开着的大门,门里热烘烘,充满人气,客厅连餐厅的空间很小,里面的主人家除了赵斌的父亲,还有他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争着说话、爆出笑声,厨房里母亲铲子刮锅的炒菜声,房间像装满滚水的锅。

赵斌带着弟弟妹妹迎到门口,这个弟弟帮丹华拿拖鞋、那个弟弟帮她摆放皮鞋,妹妹拉着她大衣的袖口,赵伯父对国栋客气地点头,转过脸对她热络地笑,零零总总的殷勤点醒她,赵斌一定常跟家人谈她,还可能说过喜欢她。在校园里她并不确定,如今知道他次次都掩藏心意,但他对家人没有隐瞒,跟她和家人的关系完全不同。赵伯父是中校军官,很和蔼,没有军人的刚猛。

客人加入包饺子行列,大家围着餐桌站,喧闹着比赛谁的饺子包得正,他们家一点点小事都可以开心地闹!厨房里的赵伯母不时抛过来一句笑话。赵斌教丹华快速的包法,赵伯父微笑地望着他们两人。丹华心底铿一声,她几个月来好奇什么是赵斌温暖的源泉?答案揭晓了,是他欢乐和温暖的父母,跟她家父母之间的寡言不同。

第二学期话剧社加紧排练,请军中话剧团的导演来兼任。丹华排演的时候,赵斌会放下手头工作到舞台入口观看。她是个天生的演员,导演对丹华说:「不能只说『我不答应。』要加头部和手的动作,这样后排观众才看得清楚。」

她原本只有脸上生气的表情,这次加上摇摇头,微摆右手,非常自然。赵斌心里赞叹,导演说:「没错,就这样!」

这时演老奶奶三年级的程姊姊,本站在丹华旁边,忽然倒在地上,导演立刻查看,她呼吸正常,社长马国栋跑到一楼的医务所找护士,导演跟赵斌把程姊姊擡到道具沙发上,丹华一脸关切,迅速地帮她松开领口扣子,接着帮她脱球鞋。赵斌解开程姊姊另一只脚上的球鞋,心中想,程姊姊跟她根本不熟,丹华本性真的很善良,他感动了。这时疲惫的程姊姊张开眼。

当晚赵斌送丹华回女生宿舍,两人走到大门旁的路灯下,他站住说:「丹华,我有一样东西给你。」他拿出一个小纸盒,打开里面是块鸡蛋大小的鹅卵石,上面赵斌用油彩画了白雪公主的脸。寒假他们三个话剧社的高雄人,到高屏溪河床玩,那时赵斌捡了不少鹅卵石。丹华接过石头,对他嫣然一笑,赵斌不自觉竟然冲口而出:「从第一眼看见你,我就喜欢……」

更没有料到丹华火速打断他的话:「我们维持做好朋友,互相照应,最好。」她说的时候,有些紧张、急促,说完补一句:「谢谢你的石头。」转身进宿舍大门。

丹华一听见告白即刻化身刺猬,丝丝隐密的声音告诉她,男女密切关系是深渊,跳不得。第二天赵斌好像把昨晚说出的告白抹干净,继续掩饰下去,如今不只掩饰喜欢,还掩饰伤口。话剧社里管服装的大一女社员,历史系的,个子高瘦,开始主动跟赵斌说话,主动陪在他身边。一年级第二学期还没结束,他们就出双入对成为男女朋友,他需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