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AI假訊息…全球風險如何迎戰?2024世界經濟論壇 展望3大解方

回望 2023 年,全球更走过了极端高温与诸多战争冲突。 图/Unsplash

根据联合国统计,过去 50 年来,气候危机已造成 200 多万人死亡与 430 万美元的巨额损失(注1)。而回望 2023 年,全球更走过了极端高温与诸多战争冲突。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多数专家认为天灾人祸将会在未来二至十年间会持续加剧。

2024 年世界经济论坛,齐聚全球 800 多位商界领袖与政要,探讨「气候、自然与能源的长期策略(A Long-Term Strategy for Climate, Nature and Energy)」,目标建立一个共融、碳中和、自然正成长(nature positive)的未来。

从气候、AI到社会极化,2024 年 3 大全球风险排行

世界经济论坛征集全球一千多位产、官、学界专家的对全球风险的观点后,汇整成《2024 年全球风险报告》(注2)。2024 年前三名的风险,分别为极端气候、AI产生的错假讯息,以及社会和政治极化。

2024年,最有可能引发全球重大危机的风险。 图/世界经济论坛《2024 年全球风险报告》

极端气候将是最大挑战,环境风险恐将无可挽回

若未来十年内,全球升温超过「气候临界点」,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

北半球经历史上最热夏季后,「极端气候」被视为今年全球最大威胁。估计持续至五月的「圣婴-南方振荡现象」将火上浇油,可能加剧高温、野火与洪水。

然而,多数回复者并没有因此将环境威胁视作紧急课题,但这有巨大的世代差异,年轻世代比年长世代将环境视作更迫切的议题。

AI 产生的假讯息,使「真相」饱受威胁

试图于后疫情年代恢复生机的社会,成为许多假讯息的沃土;科技在缺乏监管下发展,也使得「AI产生的假讯息」位列今年度风险第二名。AI 智慧生使大众能轻易产出大量不实的合成内容,造成新型态犯罪并伤害民主,然而各国立法管控的步伐远远落后。

若再时间尺度拉长至两年内,「错假讯息」一跃至风险排行榜首位,专家担忧这将危及选举与民主。由于 2024 年开始这两年是选举年,全球估计有 30 亿人应出动投票,从印度、墨西哥到英美各国都将共襄盛举,而错假讯息可能扩大极化,衍生冲突甚至暴力事件。

全球选举年之下,加剧社会和政治极化

错假讯息加剧社会极化,不仅影响选民的政治倾向,更可能扭曲人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对社会和谐甚至个人心理健康等各方面都造成负面影响。

政府是否该对假资讯进行管制是个困难课题。有些国家或政体为了维护言论自由,可能错失遏止假讯息和有害内容流窜的时机;但另一方面,管制假讯息也可能成为强化数位威权主义和科技监控的借口,例如在缅甸和伊朗,有记者或反对者因此被杀害。

管制假讯息也可能成为强化数位威权主义和科技监控的借口,例如在缅甸和伊朗,有记者或反对者因此被杀害。 图/unsplash

极端气候与生态剧变成世界最严峻长期风险

综观 2024 年前三大风险,自然环境、科技社会与政治民主均隐忧不断。然而若将时间尺度扩大,《2024 年全球风险报告》中,环境风险在未来十年占主导地位。前十大风险中,环境便包办五名,包含了极端气候、地球系统剧变、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生态系统崩坏、自然资源短缺与污染。

全球短期与长期严重风险排名。 图/世界经济论坛《2024 年全球风险报告》

面对严峻气候挑战,我们该如何因应?

首先,能源转型与提高能源效率势在必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在世界经济论坛中重申,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不仅重要,且无可避免。再生能源必须在未来 6 年内增加 3 倍,才能落实气候目标。此外,国际能源总署(IEA)执行董事比罗尔(Fatih Birol)表示,提高能源效率不仅能保护消费者不受高额能源费用影响,也能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并提升产业竞争力。

其次,我们能够善用技术增进气候调适。索尼(Sony)电脑科学研究所的所长兼 AI 部负责人北野宏明指出,索尼致力于减缓、适应与再生三大支柱,透过索尼擅长的感应器技术,结合资通讯系统,及时预测野火等气候灾害。科技能覆舟也能载舟,若使用得宜,或能成为永续解方。

最后,森林或许是气候和地方经济的解决方案。致力于植树造林的组织 1t.org 宣布,目前已与全球 100 多间企业携手,在上百个国家种植 20 多亿颗树。1t.org 首席创新与转型长艾因霍恩(Jill Einhorn)感性表示,森林是八成陆地野生生物的家园,临界的 1.48°C 暖化危机可能让人感到担忧、恐惧和焦虑,但这也正是希望、合作和行动的最好时机点,因为对于森林保护议题,跨部门、跨世代之间,正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

对于森林保护议题,跨部门、跨世代之间,正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 图/unsplash

长期致力于生态保育的珍·古德(Jane Goodall)博士说道:「我们需要从长规划。但树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茁壮成大树并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开始行动。」面对快速变动的气候危机与生态系统,从长规划并行动不懈,才有机会放眼永续未来。

参考资料

Take action!加入《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