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社工內憂外患 中央能置身事外嗎
第一线社工扮演安定社会力量,照顾对象「从摇篮到摇椅」,角色吃重,处境却是内忧外患夹击,各县市社工面临人力荒困境。记者曾学仁/摄影
一岁男童剀剀惨遭儿福联盟引介的保母虐杀,引爆舆论怒火,社会安全网就像一巴掌,重重地打在政府脸上。社工荒问题多年未解,儿虐案发生后,社工遭猎巫咎责,基层士气低迷,战火延烧至幼儿专责医师,有医师忧若个案上新闻难逃挞伐,酝酿退出幼儿专责医师,社安网破漏处处,说穿了最大破口就在「无心」,卫福部给立院的报告用薄薄几页交差,被立委质疑敷衍而退回,这张破网已让自诩文明的社会蒙羞。
社会安全网是个包海包海计划,必须集众力撑起这张网,基层社工扮演安定社会力量,角色格外吃重,处境却是内忧外患夹击,长期人力不足,留下来只能被操好操满,民粹风潮下,社工只能盼望「不要出事」,否则就要接受外界投以「冷血社工」的苛责。
不只社工内心苦,幼儿专责医师制度也让医师却步,依计划规定,针对高风险个案每年应访视二次,若保母、家长想要隐藏儿虐事实,医师也难以发现,却要一起背书、扛责,让儿科医拟集体退出专责医师运作。
仿佛是业力引爆般,社安网的几大重要伙伴愈做愈灰心,纷纷想退出, 一旦问题扩大,受害的不只是受扶助对象,将冲击社会秩序,全民一起承受苦果。
蔡政府高唱「有政府,请安心」,面对社工人力、专业不足造成社安网大破口,地方政府社工征才讯息全年挂着,人力荒持续恶化,社工这道安全阀门松动,中央政府难道能置身事外?擦干眼泪、咽下委屈都还不够,社工界、专责医师需要社会理解及外部支援,才能「弹药充足」地继续面对挑战。
有些生命消逝得太快,藏在暗处的悲剧没有转折获救机会,留给社会懊恼和悲叹,一岁男童剀剀受虐致命来不及长大,以令人摧肝断肠的方式告别人世。曾几何时,台湾虐童案到了见怪不怪地步,登上媒体的儿虐案愈见残酷与惊悚,是人性堕落,还是制度失能所致?
残暴保母行为令人发指,但卫福部、儿福联盟、社会局各环节失职也沦为帮凶。社工访视过程敏感度不足或流于形式,未能察觉不对劲,形同将受虐童送入虎口,「专业不足以保孩子命」让人叹息。剀剀的故事只是社会角落冰山一角,陈姓社工专业素养不足是大环境人力荒之下的缩影。
每次憾事发生后,中央为回应沸腾民怨,风头上对策就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政府肯亡羊补牢都不嫌晚,就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开错药单,若解方是一味要求社工增加访视率,无疑是增加第一线负荷,根本无助于补破网。
除给钱给人外,还有更多制度面问题亟待检讨,社工角色承载着过多的社会期待,关照对象从摇篮到摇椅,要与三教九流对象交手,社会氛围、政治操作与司法恐龙,早把社工捆缚得软弱无力。
社工挑战日增,从制度、结构到专业伦理都需要补强,政府光撒钱真能补破洞吗?必须正视一连串结构性问题,才能一针一线慢慢补好这张大网。
每年3月的第3个周二是国际社工日,就在今年国际社工日隔天,社工界发起320挺社工行动,一向被视为乖乖牌的社工不忍了,要到卫福部门口发出悲鸣,卫福部的高官们岂能摀住耳朵?
第一线社工扮演安定社会力量,照顾对象「从摇篮到摇椅」,角色吃重,处境却是内忧外患夹击,各县市社工面临人力荒困境。记者曾学仁/摄影
第一线社工扮演安定社会力量,照顾对象「从摇篮到摇椅」,角色吃重,处境却是内忧外患夹击,各县市社工面临人力荒困境。记者曾学仁/摄影
第一线社工扮演安定社会力量,照顾对象「从摇篮到摇椅」,角色吃重,处境却是内忧外患夹击,各县市社工面临人力荒困境。记者曾学仁/摄影
第一线社工扮演安定社会力量,照顾对象「从摇篮到摇椅」,角色吃重,处境却是内忧外患夹击,各县市社工面临人力荒困境。记者曾学仁/摄影
第一线社工扮演安定社会力量,照顾对象「从摇篮到摇椅」,角色吃重,处境却是内忧外患夹击,各县市社工面临人力荒困境。记者曾学仁/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