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失智也仍是一家人 劉建良:要對付的是疾病,不是病人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刘建良以专业和爱心陪伴失智症病人和家属,更让病家有勇气接受疾病挑战。 图/李清宇 摄影

位于台北市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的北市联医失智症中心,明亮的招牌一扫失智症阴郁,笑脸迎人的刘建良主任医师,也让病家更有勇气面对疾病挑战。

台湾于2018年成为高龄社会,推估2026年进入超高龄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1%。在放眼望去是步履蹒跚的老年人社会,「可能每5位85岁以上老年人,就有1人被诊断为失智症。」刘建良说,届时老年人从343万人增加为486万人,不仅只是罹病人数的增加,更连带影响每个失智症家庭。根据流行病学统计,罹患失智症病程平均约8到10年,「其实最短可能3年,最长15年」刘建良说,自从2017年「长期照顾十年计划2.0」开办后,民众搜寻长照资源较从前方便,更认识失智症,提早确诊,病程超过10年并不少见。刘建良更举例,有位女病人68岁确诊、86岁过世,病程长达18年,当老师的女儿,从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到退休后持续照顾母亲,最后圆满送走母亲。

然而漫长的病程,伴随失智症状的各项表现,也带来庞大照护压力。刘建良总苦口婆心地对家属说,失智症轻症时,可能一天20%时间不认得人、发脾气;但80%时间是清醒正常,「家人就应珍惜病人清醒时间,不要放大发病时的行为,因为病人自己也不愿意生病。」期盼以此鼓舞照顾者,尽可能正向面对照护难题。

由于失智症是不可逆的病程,会由轻症、中症转到重症,「有逾6成病人都会出现情绪及行为症状 (BPSD)」刘建良指出,这些症状以焦虑、妄想和躁动最常见。

BPSD常见症状。 图/失智症诊疗手册 提供(联合线上制图)

举例来说,一般人如果忘记关炉火或忘了锁大门,想到的同时便能处理好,但失智症病人一天却会检查好几次炉火和大门,反复地认为自己没有关好,这种坐立难安的焦虑感常常让病人觉得自己快疯了!

对于照顾者而言,病人莫名怀疑家人或看护偷窃他的钱财,或当病人有尿失禁、便秘或焦虑,只会躁动不安却不能完整表达时,也常常让照顾者不知道如何是好。尤其,为了避免出现严重妄想吵闹或暴力行径的重度失智症者伤人或自伤,而不得不将其约束在床上时,仿佛也将许多家属的心一并束缚住地感到无助、痛苦与不舍。「病家要对付的是失智症这个病,不是病人!」刘建良很感慨地说。

刘建良医师设计失智症就医和照顾手册,方便病人和家属使用,减少罹病时的无所适从。 图/李清宇 摄影

要延缓失智症病程恶化的速度,尽可能延缓演变至重症的进程,国内外各研究文献指出,失智症病人需要「社会处方笺」,也就是尽量让他们接触与学习运动、艺文、志愿服务、阅读、教育、就业、食物、绿色植物、资讯与电脑科技等各式领域相关事务,借此维持日常生活与人际互动。

透过举办「社会处方笺」相关活动,让病人上台表演拿手才艺、重现过往长才,往往让观众惊讶:「他是失智者吗?」刘建良常对家属和他的医疗团队说:「病人是我们的老师!」

刘建良团队也设立LINE群组,目前已有数百名成员,包括专业医疗人员、病人、家属,即使照顾者「毕业」(被照顾者离世)了,仍留在群组,为新加入的病家提供过来人经验。

不仅如此,刘建良补充,家人出现疑似失智症,可以在医院的神经内科或精神科就医协助确诊;一旦确诊,经由全国失智症共同照护中心专业人员协助,依病况轻重到失智据点、巷弄长照站、日照中心、团体家屋或住宿机构等予以照顾;另外个案家属也可透过失智据点、家庭照顾者支持服务据点或加入相关病友团体,由过来人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与照顾方法,对延缓病人病况恶化,以及照顾者获得心理支持,舒缓照顾压力,皆很有助益。

刘建良医师说,2017年「长期照顾十年计划2.0」开办后,民众搜寻长照资源比从前方便,而更认识失智症。 图/李清宇 摄影

政府长照服务所辟建的全国失智症共同照护中心,已由10多家至现在116家,由专业人员为每位病人连结资源及拟订个别化照顾需求,更让家属感到贴心。

在超高龄社会正步步来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照顾者或被照顾者,而长照服务已经准备好接住每一位需求者了:民众若有失能失智照顾需求,可利用手机或市话拨打「1966长照专线」,或至「卫生福利部长照专区」网站(https://1966.gov.tw/LTC/mp-207.html),搜寻失智照护、失智照护与服务资源,从疑似罹病、极轻度到重度阶段,皆可找到对应病人及照顾者所需的相关服务资源。

民众若有失能失智照顾需求,可以透过1966长照专线,获得协助。 图/联合线上 制图

失智症十大警讯图表,如下:

家人疑似出现失智十大警讯,可以前往医院的神经内科或精神科就医协助判定。 图/联合线上 制图

卫生福利部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