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城隍、北港妈祖百年再合作 争取清代御匾成为国家级文物

▲协助申请重要古物的林仁政博士鉴定由清光绪皇帝赐匾「台洋显佑」。(图/嘉义政府提供)

记者翁伊森/嘉义报导

国定古迹嘉义城隍庙、云林县北港朝天宫,百年前共展神迹,祈雨化解云嘉地区旱象,分别获清光绪皇帝赐匾「台洋显佑」及「慈云洒润」两方将已具一般古物身份的御匾,分别提报嘉义市及云林县文资审议会,希望进一步成为「重要古物」。日前嘉义市政府文化局邀集多名文资委员现勘后,一致认同清代御匾价值,同意向提报文化部争取成为国家级文物

▲皇帝御笔之宝钤印。(图/嘉义市政府提供)

协助申请重要古物的林仁政博士表示,光绪12年(1886年)嘉义大旱,恐面临旱灾。恰巧嘉义城内迎北港二妈入城知县罗建祥香火鼎盛,便率领地方仕绅德钦等人,礼请二妈共同参与祈雨仪典。他透露,城隍信仰演变到清代,已等同于地方主神,当时还规定新任官员,必须前往各地城隍庙,亲自向城隍爷告知后才任职,因此官方祈雨地点多在官祀城隍庙,或是主掌人间雨水龙王庙举行。没想到,祈雨后隔日不仅天降甘霖,且连下3天雨,成功化解此次旱象。

林仁政指出,参加嘉义祈雨事件庙宇,包含嘉义城隍庙、北港朝天宫与已不复在的东门龙王庙,分别获赠御匾「台洋显佑」,「慈云洒润」及「海嵎昭灵」,以表扬神灵祈雨有功,赐匾过程被完整记录在官方史料内,可见备受重视。尽管现仅存两方御匾,但我们仍得以从中窥见,当时笨港天后宫(即北港朝天宫)和嘉义地区信仰交流,也是研究台湾官方祈雨的重要物质线索

有别于其他御匾,林仁政发现「台洋显佑」御匾的四个片状阳文大字,由正面看过去,完全不见任何固定钉痕,而是从匾板后,运用同材质性的竹钉钉入,借以牢固底板上的台洋显佑大字,这种作法既可不破坏字体,且竹钉又不像铁钉会生锈,进而产生裂痕,相当特殊。

文化局表示,「台洋显佑」御匾雕刻制作精美,具有文化资产价值,已于2017年被指定为一般古物。日前经文资委员审查,均再次肯定「台洋显佑」御匾的历史独特性与工艺特殊性,包括保留清代使用杉木樟木制匾、四周边框雕饰9条龙纹匾书文字为片状阳文金字,及有皇帝御笔之宝钤印等,也符合清代官廷龙匾式样,加上历史事件脉络清楚,未来可望争取更高层次的国家级文物。

嘉义市城隍庙董事长赖永川表示,嘉义城隍庙作为国定古迹,有必要扮演领头羊角色,与市民朋友共享人文历史、文化古物与民俗传统。这次透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期待「台洋显佑」及「慈云洒润」御匾,能够再现百年前两庙合作景象

►他奶奶的美丽小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