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贫童拉琴 音乐家陈锐获启发

伊莉莎白大赛奖得主小提琴家陈锐,近期返台演出,隔离14天顺利出关,分享练习演奏的心法。(郭吉铨摄)

古典音乐向来是小众艺术,如何让社会大众对音乐有共鸣,是音乐家们的共同课题。伊莉莎白大赛首奖得主、小提琴家陈锐,近年到委内瑞拉教贫拉琴,他表示,短短一周的教学时光,带给他一生启发,让他决定,行有余力一定要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和大众分享音乐。

2015年,陈锐到委内瑞拉参与当地音乐教育计划,当时有小朋友问他,想拉琴一定得拿很好的琴吗?他回答:「不用,只要技术好,什么琴都可演奏好音乐。」小朋友接着说:「但我不相信你可以把我的琴拉得很好听。」说完便把手中的琴递给陈锐,陈锐表示,他从未见过这么克难的琴,「琴身毁损的程度不说,每一条弦都不是正规的定弦,而是有什么弦装什么弦,我镇定地使用E弦拉完一曲,拉完后,我哭了,小朋友也哭了。」

隔离梳理出3心法

陈锐说,这件事情他一直放在心上,「我在那里教琴的时光,收获很大,后来也尽力帮忙想学音乐的孩子,为他们募款或教学,都是我可以做的事。」陈锐表示,古典音乐一向给人严肃难以亲近的形象,他近10年来,在不同的网路平台发文,或是拍摄影片介绍古典音乐,今年在YouTube频道上点阅率最高影片破200万,可说是百万网红

疫情期间,人们因隔离有更多时间待在家,陈锐也不例外。他静下心来检视过去的工作状态,发现以前一年演出百场实在太疯狂;也分享自己的练琴法则专心、思考和要睡饱。「有时专心练半小时,比不专心练3、4个小时有用。」他形容练琴如练武功,要保持弹性,「当你在家练了一套招式,到外面要和人合作时,别人不见得会照你想要的方式,必须随时调整。」

4岁学琴13岁冠军

陈锐1989年出生于台北、后来举家移民澳洲。他4岁开始学琴,13岁获得澳洲国家青年协奏曲大赛冠军,2008年获曼纽因大赛冠军,2009年拿下伊莉莎白大赛首奖,是继小提琴家胡乃元在1985年获奖之后,第2位勇夺该奖项冠军的台裔小提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