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奖钢琴家卢易之 挑战音乐喜马拉雅山

钢琴卢易之将挑战演奏贝多芬的槌子钢琴奏鸣曲,他形容演奏者和聆听者而言,都像是征服高山。(本报资料照片,张铠乙摄)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槌子钢琴奏鸣曲,向来有钢琴喜马拉雅山之称,贝多芬自己也曾说过,这首作品「像硬骨头一样」,说明非常「难啃」。曾获金曲奖最佳演奏奖的钢琴家卢易之,日前在私人音乐会,代打演出贝多芬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又将挑战演奏槌子钢琴奏鸣曲,他表示:「我现在都把这首设为闹钟,不敢懈怠。」

卢易之表示,整部作品作曲手法复杂,「必须把贝多芬的逻辑内化手指上,传达给观众。对演奏者、聆听者而言,都像在征服高山,但登高望远之后,就不怕了。」

乐评人焦元溥表示,这部作品写于1817年至1818年之间,可说是贝多芬的人生重新开机之作,「当时他不只身体衰退,同时要面对家庭问题,和弟媳争夺姪子卡尔的养育权,曲子产量减少很多,也写出像《威灵顿胜利》、《光荣时刻》等媚俗作品,不过仍是有很精彩的作品,如第27号、28号钢琴奏鸣曲。」

焦元溥表示,这段贝多芬人生不堪的经历,对槌子钢琴可说是一种孕育,「而写出槌子钢琴后,也陆续写了庄严弥撒、迪亚贝变奏曲、第九号交响曲以及最后的5首弦乐四重奏,都是晚期精彩之作。」

乐评人唐若甫表示,槌子钢琴是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最难的一首,「长达400小节,演奏长度约为45分钟,技巧相当困难。」唐若甫表示,当时贝多芬写这首作品,是因当时能弹奏六个八度的钢琴正要问世,「一件现代化乐器要出现,那时贝多芬也还没看过这台钢琴,像是替未来的人写作品,有如一名艺术家的行为艺术表达。」

唐若甫表示,虽然现代已有越来越多钢琴家演奏槌子钢琴,「但确实挑战难度很高,一般而言,很少有钢琴家主动要求在曲目规划这一首。」卢易之演出将于12月8日在台北国家音乐厅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