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开展首日 "可持续发展"成为汽车馆最大看点

(原标题:进博会开展首日,“可持续发展”成为汽车馆最大看点

记者 | 周纯

11月5日,进博会正式开馆迎客。位于1.2馆的汽车馆成为了当天最具人气展馆之一。与传统车展不同,虽然车企与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科技公司也都展出了最新产品,但相比车辆本身,它们更突出车企对未来出行理念的展示。

无论是丰田斯柯达FCEV、现代的氢燃料电池卡车,或还是米其林的3D打印轮胎,以及其他公司展示出来的轻量化和智能化技术,其背后都围绕着一个鲜明主题——可持续发展。

丰田汽车:打造可持续的移动出行社会

“开放共赢 创享蓝天”是丰田本届进博会的主题氢燃料电池车一直是丰田坚持认定的“终极能源”。

在氢燃料电池技术展示区域,除了有高压储氢罐及最新第二代燃料电池堆的展示之外,还介绍了从氢的制取、运输、储存到使用的完整氢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商用车领域,除了此次展示的首辆本土研发的丰田品牌氢燃料电池商用车——FCEV柯斯达以外,丰田还通过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商向其他商用车厂商提供丰田氢燃料电池组件的形式,与北汽福田、亿华通中国一汽、苏州金龙、上海重塑、福建雪人等企业开展合作,以此实现氢燃料电池车在中国更大范围的普及

另一方面,不管是e-palette移动多功能通勤车还是小巧的LQ概念车,都展现了丰田对于“Mobility for All”的可持续移动出行理念。

现代汽车:氢燃料车在乘用、商用领域齐发

本届进博会,现代汽车带来了全球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重卡XCIENT Fuel Cell和氢燃料电池车NEXO两款重量级产品,充分展现其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同步发展的决心。

根据现场介绍,XCIENTFuelCell搭载了一台最大输出功率为350千瓦的驱动马达。并与动力系统匹配2台氢燃料电池组组成的氢燃料电池系统。该车型共安装了7个大型储氢罐,续航里程为400公里。

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拥有非常大的潜力,并且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100万辆氢燃料电池车的普及目标。为响应中国政府加速氢燃料电池车产品的普及计划,在本届进博会前夕,现代汽车与中国氢能示范主要地区的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意求在商用车领域携手中方合作伙伴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大众汽车:开启电动化战略新篇章

ID.4 CROZZ和上汽大众ID.4 X是位于本届进博会大众展台中间的两台展车,这两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电动SUV,不仅代表了大众集团要以电动出行迈向碳中和的决心,也展示了大众对中国消费市场前所未有的重视。

这款车拥有最大550公里的续航里程,采用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和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不仅如此,车上大量的触控面板控制和语音、手势控制展现了大众对于电动车产品前沿科技的独到理解;超过2500项的安全测试也代表了其对于电动车安全性的严肃对待。

除了电动车之外,大众也希望为用户打造一个无缝的充电体验。使用100千瓦的充电桩,在45分钟内就能为该车充满80%的点亮。

基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大众希望电动车能够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日常出行之选。

米其林: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全新轮胎技术

米其林的展台上有一颗中间镂空结构的“大树”,它是将用环保材料3D打印而成的轮胎内部结构放大而成。这棵“树”展现了米其林在开发新技术时背后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技术层面,这是一款3D打印的有机概念轮胎,名叫Vision。免充气、可互联、胎面可3D 打印、100% 可循环是 Vision 轮胎的4大特征,免充气的轮胎,让爆胎的危险变成历史。

不仅如此,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轮胎即便损坏后,可将所有材料全部回收利用再次用于打造新轮胎,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

现场还有另一款UPTIS免充气防刺扎轮胎,该产品为亚洲首发。UPTiS 突破性轮毂组件消除了轮胎漏气和爆胎的风险,它既可以让驾驶者更有安全感,也能让车队最大限度缩短故障时间,提高解决轮胎漏气和缺气的效率。

另外,减少更换轮胎次数和备胎生产的原材料使用,社会将获得极大的环保效益。通过与通用汽车的研究合作和共同开发,UPTIS 计划最早于2024年广泛应用于乘用车。

Apollo(参数丨图片)汽车:打造可持续的出行未来

位于1.2号馆的Apollo汽车并不是一家公众眼中的主流汽车制造商,根据介绍,其是一家欧洲超跑制造商,这次带来的最重磅产品是一辆名为Apollo IE的超跑车型,价值300万美元。

其亮点在于,这台超跑采用了全球第一款全碳纤维底盘、单体座舱、副车架防撞结构。全碳纤维底盘采用模块化和对称化设计,增强安全性和抗扭刚性的同时,有效降低车重。该车也采用了先进环保的复合材料和3D打印部件。

据工作人员介绍,碳纤维是高强度和轻重量的最佳组合,但曾经价格昂贵,回收困难,但现在不是了。

该公司已经找到可替代的轻质复合材料,不仅具有成本优势,也更加可持续。在达到使用寿命后,该材料的95%均可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有助于满足当今对材料的紧迫需求,也将使复合材料技术得到更广泛、更大规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