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停看听-数位身分验证 攸关金融科技发展

避免使用人身分遭盗用,目前金融科技技术可透过手机及App软体进行证件元素影像辨识、核实生物特征、证件所有人持证自拍等多重要素同步交叉验证。图/本报资料照片

如何进行数位身分验证,验证「法定身分证明」接轨转换为虚拟世界「数位身分证明」,将是本世纪的一大挑战!

传统金融数百年来依赖实体环境进行KYC(Know Your Customer),制定繁琐验证流程,由消费者携带法定身分证件、印信证明,亲临银行开户留存签名样式,再经过多层传统人为征信判断技巧,无非是「聊天式感受」用以核实确认是否为本人。看似严谨,实际窘境处处!虚实之间的身分验证转换和资讯传输呈现漏洞百出,加上手机移动互联网横空出现,在无限空间、自由移动的数位环境中,「虚实身分转换使用」俨然成为各国政府最重要、也最头痛的一大课题,尤其是现今台湾网路诈骗猖獗的困境。

数位身分如何辨识验证?目前多以MFA(多重要素验证),即电脑存取控制的方法,使用者要通过两种以上的认证机制之后,才能得到授权,使用电脑资源,包括生物识别(人脸、指纹、声音、静脉等)、证件影像等为主要且相对有效的验证方法。

但在尚无合法生物特征资料库及授权机制下,未透过「人为判定(人证)」,只凭各种网路凭证要素进行法定身分核实验证,不仅传输节点繁琐,资安问题困扰,更是无法可据,难以授权验证适法!

如何运用进步的科技,把可以代表「人」的生物特征(包括人脸、指纹、虹膜、声音、静脉等)与法定身分资讯连结一起辨识、验证、核实,进一步转换授权给数位环境虚拟身分,加以进行合法且可被追踪纪录行为,实为一大挑战。

数位发展部2022力推修订「电子签章法」立意虽良善,许多法学专家却不认同,更于公开批评「法条连法学专家都看不懂,且20年来从未在司法体系获取胜诉判决」,质疑为何不大刀阔斧化繁为简,重新拟制新法,开放更多元数位身分验证方式,便利民众使用?

2023年6月金管会也推出「金融FIDO」得以应用于金融业「行动身分认证」。然随后台湾检察体系于检改会上不仅未表认同,更痛骂台湾电子支付诈骗多:金管会为何不学加密交易所「拿身分证拍照」?其实,由司法界提出的「拿身分证拍照」很具体、很直观,似乎也更贴近符合法学专家所谓「化繁为简」的好方法。

《自然人数位身分认证─持证自拍》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科技技术?早在检改会砲轰前,坊间已使用多年,不仅已申请获得新型专利,还拥有发明专利。传统的证件影像辨认,认证不认人,容易出现使用者非本人盗用状况,为避免该情况,金融科技技术可透过手机电信设备及App软体进行证件元素影像辨识、核实生物特征、证件所有人持证自拍等多重要素同一时空背景同步进行交叉验证,最终确认本人所为。

整个过程都是使用者自主上传证件影像,透过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撷取文字核实资料,再直接由使用者手机上传云端,无时空差距,增加伪造身分的难度,完成人证合一,极具安全性,是一项值得信赖的身分验证及资料传输服务,难怪司法体系抨击为何行政体系不跟上科技进步加以采用?

金融科技不断精进强化技术,透过多元MFA加密保护、强化防伪、导入声纹等,得以更快速有效率辨识数位用户身分,期盼行政机关能与时俱进,善用科技强化打诈,为民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