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停看听-ChatGPT促成「典范移转」
近年AI技术和应用,已从传统决策工具转而变成内容的生成,包含文字、图像、音乐等,在破坏式创新大潮流下,ChatGPT是最佳的典范转移。图/摘自Pixabay
几个星期以来,OpenAI所发行的ChatGPT如雷贯耳,各种创新用法也如雨后春笋,目前常见的应用包含写文章(论文、促销文案、摘要、推荐函、诗词、剧本)、写程式(Python、JavaScript、C、C++…)、回答各项问题、提供各种建议等;影响深入百业。这是一种破坏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就如同汽车取代马车、数位相片取代底片、Netflix取代百事达一般。想一想,ChatGPT 只要五个小时就可以翻译一本500页的原文书,仅需新台币26元的费用,这的确是十足的创新,也是十足的破坏!
这几年的AI技术和应用,已从传统决策工具(例如辨识一张图片里有小猫),转而变成内容的生成,包含文字、图像、音乐等,通称为AIGC(AI generated content),ChatGPT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字生成系统,它根据系统所收集的大量文字资料,建立一个LLM(large language model),并从这个模型中抽取并组合适当语句,回复使用者。由于ChatGPT支持多国语言,又能进行多轮对话,如何引导ChatGPT以得到正确的回复,统称为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在破坏式创新的AIGC大潮流下,ChatGPT是最佳的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分述如下:
●过往的AI应用,都是以公司内部应用为主(如大型制造业、金融业等),一般人感受不大,但ChatGPT直接开放网页介面,每个人都能使用,直接提高个人生产力,难怪在两个月内拥有逾亿活跃用户,充分展现从AI2B(AI to business)到AI2C(AI to customers)的强大影响力。
●过往的AI偏重特定应用,例如图像辨识、文件分类,或是产生拟真的人脸等,虽效能不错,但是面向很窄。但是ChatGPT的对话程度,已等同九岁孩童,这就已经达到了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标准,是AI研究者长久以来的梦想。
这么厉害的ChatGPT,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AI产生的文章,智慧财产权属于谁?学生使用它写报告、写论文有抄袭疑虑吗?今年1月,纽约市教育局率先开第一枪,宣布该市公立学校禁止师生在校内使用ChatGPT。国际机器学习会议(ICML)也表明,禁止作者使用ChatGPT等工具撰写论文。同时为反映需求,OpenAI也发布一款工具,用于识别AI生成的文本。笔者认为,全面禁止ChatGPT的使用窒碍难行,只要使用ChatGPT产生基本文件,再进行后续微调,就可骗过侦测程式。不如正视这个现实、思考评核机制如何改进,或许比较实际。
●ChatGPT可以整合所有读到的资料、产生言之成理的文字,如果读入偏颇的文字,便产生偏颇的输出,如同西方谚语所说「You are what you eat」。让ChatGPT产生合情合理合法的输出,就变成重要研究议题。
承上,ChatGPT所读入的中文语料,简体语料远多于繁体,简体语料所含的观点及偏见可能就会出现在ChatGPT的输出。因此,国科会已宣布启动大型语言模型的相关研究,预计年底推出台湾版的聊天机器人,
ChatGPT与Google这一老牌搜寻引擎的差异是什么?Google是使用者输入关键字,即呈现相关的网页连结列表。ChatGPT是与使用者进行多轮对话来了解需求、融会贯通后呈现一篇文字。
两者在某些部分的功能是重叠的,但难以相互取代。学者可使用Google搜寻原始资料,进行消化、论述与再利用,而行销专员可以使用ChatGPT产生活泼的促销文案、提升工作效率。ChatGPT每次都需要重新产制文字,所耗资源是Google的十倍以上,所以Google花十倍经费才能完全加入ChatGPT的对话功能,ChatGPT也要花同等的代价才能达到Google的搜寻规模,两者在短期内都不会被对方取代。
希望分享让各位读者掌握ChatGPT等AIGC工具,因为「打败你的不是AI,而是会使用AI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