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表时代下的金融典范转移

寿险公会黄调贵理事长台湾产险李泰宏董事长基富证券林修铭董事长和泰产险刘源森副董事长富邦证券程明总经理

金融海啸十年后,美国联准会于2017年10月启动「资产负债表正常化计划全球货币宽松竞赛暂告段落,然而这十年各国央行为市场注入的数兆美元,已然重新定义各种资产价值,创新科技的加入,更让金融业面临崭新的挑战。在《转守为攻 突破僵局资诚2018台湾金融业企业领袖调查报告》中,资诚团队专访十五位台湾金融业企业领袖,包含金控银行、寿险、产险、证券、投信等董事长与总经理。在他们无私的分享中,我们发现台湾金融业的企业领袖们均认同金融业与异业的「竞合」已成产业主旋律。在持续寻求海外拓展机会的同时,也必须兼顾内稽内控与法令遵循,而人才将是其中的关键,亦期待主管机关能针对规模、表现、业态特性,对业者落实「差异化管理」,以真正协助台湾金融产业的发展

随着云端储存、大数据分析、自动化运算、机器学习等科技的成熟与商转,加密货币总市值一度问鼎一兆美元,区块链更广泛应用在各领域,使清算、收付、融资等传统金融业务,有了更清晰、更便捷、成本更低的新选择,换言之,金融服务产业正走到典范转移、新旧交替隘口。而根据PwC近期所发布的「抓住AI商机」研究报告指出,到2030年,人工智慧将为市场带来15.7兆美元的营收,推升全球GDP成长达14%。无法及时应对挑战的企业,未来恐遭淘汰。

尽管跨产业交流频繁,但过去一年台湾金融业的海外拓展与并购并不若2015到2016年间活络。多数金融服务业进入鸭子划水阶段,企业领袖们将重心放在内部磨合,重新锻造企业新价值。因此,先前全力进行并购的企业,如今花更多心力基础建设上,包括资讯系统、通路整合到文化的建立。因为对于现在的企业领袖而言,当基础的准备完善时,才能够承诺更多的愿景。对于未来,台湾的产业领导者皆思考到海外发展的可能性,但这关乎适合的时间点,而首要之务是将企业带往有机成长(organic growth)的状态,只要自己准备充裕,才能对未来的各种发展可能性做好准备。

金融业是由人主导的产业,用人培才,永远是企业领袖的课题。在科技扩大金融服务技术差距的当下,创新、科技与人才将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优势,兼具金融服务与科技程式语言的跨界人才势必炙手可热。领袖们分享,协助新领域的技术人才发展、明确职涯发展蓝图轮调地图,可让各类人才的发展蓝图更明确,确保员工了解自己的功能性定位。

今年台湾金融业的共同考题,则是APG的第三轮评鉴。各银行在政府主导下,除进行各项强化洗钱防制的基础建设外,许多银行同业也已相互串联,共同为评鉴做好准备,同时「金融控股公司及银行业内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实施办法」在今年首季末历经重大修订,将为银行业者带来另一波法令遵循风险管理架构的改革浪潮。

从长远来看,政府及台湾金融服务业必须深思以下问题:究竟金融服务业应被视为一个独立产业?或是支持其他产业发展的附属产业?据金管会统计,去年台湾金融服务产业产值已达1.17兆元,为四大兆元产业之一,仅次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不动产业,地位应足以独立产业视之,但目前台湾政府推出的几个重大产业政策,仍多为科技制造业量身打造,无论是「五加二」产业创新计划或前瞻基础建设,针对金融服务业的着墨仍少,较为可惜。国家经济必须得让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共同成长,未来期待主管机关能开放更多创意进入金融业,由此创新来带动其他产业,迈向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