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歐盟務實政策 走出自己的路
渴求自主的欧洲,未完全跟随美国的脚步,踏出自己的步调。 美联社
渴求自主的欧洲,最近两件事独行其事,未完全跟随美国的脚步,而能踏出自己的步调。一是走在美国前面,率先降息;一是针对中国电动车大举进犯,不像美国总统拜登那样,大笔一挥就课征百分之百关税。
欧洲担忧经济复苏之路漫长,央行做了预防性降息;美国担忧汽车产业崩盘,做了预防性拦阻。同样是在筹谋未来,欧洲的机先对策得到比较多掌声。美国原本降息呼声四起,经济情势也已接近降息门槛,但鉴于通膨尚未完全驯服,乃紧急煞车。欧洲的经济数据没有比美国令人放心,但欧洲央行率先降息,利率从4%下调至3.75%,让欧洲借款人喘一口气。此举可视为在权衡风险之后采取的预防性与务实性举措。
毕竟,通膨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已然远飘,而高信贷成本对经济活动的制约渐趋明显。如果利率一直维持在高水平,通膨下坡路可能走得太远,从而拖累经济恢复增长。跟美国类似,持续调高利率已经让通膨率明显回落,虽然近期略微反弹,但欧洲选择跟美国走不同的路径,意在挽救连续18个月疲弱的经济成长率。降息被解读为有利于欧元区经济松绑的举措,虽然还称不上是快速宽松周期的开端。美国还在斟酌是否降息,总统大选紧锣密鼓,降息问题变得敏感,两党候选人各有不同期望,联准会夹在中间,感到左右为难,但主要考量还是在通膨与经济增长之间必须做出妥适权衡。欧洲央行勇敢降息或许可产生带头作用。
在中国电动车关税问题上,欧盟的审慎做法也别具一格。在选战中苦求优势的拜登总统上月中迳行宣布将提高中国电动汽车、清洁能源技术、计算机晶片以及金属的关税,调幅可观。欧洲目前进口的中国电动车数量远超过美国,但欧洲先进行中国补贴调查,欧盟执委会宣布,自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税。据路透报导,比亚迪将被加征17.4%的关税,吉利加征20%,上汽加征38.1%。这个关税水平远低于美国。
跟美国类似,欧洲汽车制造商也将面临中国车的激烈竞争,但美国大幅调高关税有其政治性考量,欧盟的盘算比较细致,表现出自主性决策的思量,虽也是保护主义擡头,但程度远低于美国。其中一个原因是,欧洲人很重视绿色能源的发展,如果限制电动车普及,是否违背其核心价值?美国则先自保再说。
欧洲征中国车关税未如美国高,将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的冲击有限,妨碍全球干净能源市场未来发展的负面效果较小。毕竟,贸易壁垒不可轻易构筑,否则可能引起报复,将令国际贸易商品价格攀高,也将拖累全球朝向电动汽车转化的步伐。欧盟内部对中国车的利益考量存在分歧,各国争锋激烈,欧盟做出平衡性决策,不像美国那样手段极端。
欧盟考量这个问题的着眼点和美国有同也有异,保护本身产业是共同的,但分析两方内部讨论这个问题的关键用语,可看出动机各有不同。欧盟媒体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报导,主要聚焦在「公司」、「制造」、「价格」等为关键词,都指向了新能源行业。美国媒体对同一话题的讨论,则更侧重「紧张」、「冲突」、「输赢」等斗争性关键词为主。由此可见,美中的战略竞争较劲主导了美国的思维,欧盟则以商战得失为主要考量。即使汽车的市场竞争问题,美国也特别关注其对未来世界领导力的起落问题,欧洲则是比较集中于利益竞争。
欧洲的利益和价值观其实和美国并不一致,在积极寻求自主的途径上,欧洲需要更多的主体性思维,更大的独立性胆识,而不是对美国亦步亦趋,尤其是在川普不无可能重掌白宫的当下,欧盟更应预为筹谋,走出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