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零建筑 双轨化评估将上路

此外,可节省20%至50%人力及工期的预铸工法,也将列入低碳建筑评估项目之一,内政部订定「建筑物预铸率申请评定作业要点」,日后新建建筑物采用预铸工法可申请容积奖励,最快今年上路。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包含建筑能源使用的「使用碳排」,以及建材制造运输的施工的「蕴含碳排」。内政部长林右昌援引国际研究指出,建筑部门总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37%,有七成来自建物的能源使用产生碳排放量,剩下三成是建物营建阶段的蕴含碳排量。

内政部去年启动「建筑能效标章」制度,针对建物完工后的「使用碳排」评估,7月将补足营造阶段「蕴含碳排」评估方式,透过改变施工降低建筑物在建材生产运输、营建施工、更新修缮及废弃拆除阶段的碳排放量。

内政部统计,碳费对水泥影响约3.2%、钢筋成本增加约2.8%,整体对房价影响不及1%,但建筑设计费用是以建筑造价比率计算,选用低碳或是绿建筑、节能的建筑设计,虽可以降低建商成本,或有机会申请奖励容积,却需耗费设计师更多心力,开发商为此提供合理费用,致整体成本仍有提升。

在减碳成效方面,取得1级能效标章建物约可节能50%、黄金级绿建筑可节能30%,至于低碳建筑标章认证共分为1+、1至7级,若取得1+的「超低碳建物」标章,代表该建物兴建阶段的减碳率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