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制造设备 陆上半年扫货250亿美元 日媒:超美韩和台湾总和
即时/陆上半年扫货250亿美元晶片制造设备,日媒:超美韩和台湾总和。(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据观察者网报导,「全球经济放缓之际,中国大陆是唯一一个晶片制造设备支出同比继续增加的地区。」日本《日经亚洲评论》9月2日刊文指出,在美国加大力度阻挠中方获得先进半导体技术之际,中国正加速晶片本土化生产。中国大陆今年上半年在晶片制造工具方面的支出达到创纪录的25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总和,预计全年总支出将达到500亿美元。
文章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为应对西方进一步出口限制带来的风险,中国正在大力推动晶片供应本土化。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SEMI)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中国大陆在晶片制造工具上的支出达到创纪录的250亿美元,且在7月份保持了强劲的支出势头,有望再次刷新年度纪录。
SEMI的报告还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同比增长4%,达到268亿美元,同期环比微幅增长1%。其中,中国大陆今年第二季度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122.1亿美元,同比大增62%。
SEM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吉特·马诺查(Ajit Manocha)表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总额为532亿美元,反映了迄今为止整个行业的健康状况。在战略投资的推动下,半导体设备市场已经恢复增长,以支持对先进技术的持续强劲需求,各个地区也在致力于加强其晶片制造生态系统。」
中国海关总署上月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至7月,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再创新高,进口半导体制造设备3.6万台,相比去年增加了17.1%,金额达1638.6亿元,同比增长51.5%。同期,中国的半导体进口量也在持续扩大,二极体及类似半导体器件进口总量为2859亿个,同比增长12.4%,价值达964亿元,积体电路进口总量为3081亿片,同比增长14.5%,价值15067亿元。
文章指出,半导体设备投资是反映未来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也是行业前景的晴雨表。预计中国将成为建设新晶片工厂及采购相关设备的最大投资方,全年总支出预计将达到500亿美元。SEMI预计,鉴于半导体生产的本土化趋势,到2027年,东南亚、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年度相关支出将大幅增长。
SEMI市场情报高级主管曾瑞榆(Clark Tseng)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看到中国继续为其新的成熟制程(Mature Node)晶片制造设施购买所有设备。对潜在的进一步出口管制的担忧,也促使他们提前购买更多设备。」
他还表示,中国在晶片生产设备上的创纪录投资,不仅是由中芯国际等顶级晶片制造商推动的,也得益于中小晶片制造商的增长势头。「至少有十多家二级晶片制造商也在积极购买新工具。这共同推动了中国的整体支出。」
文章称,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大陆是唯一一个晶片制造设备支出同比继续增加的地区。与去年同期相比,韩国、北美和台湾在晶片制造设备上的支出都有所减少。
今年半导体行业约20%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对存储晶片的需求复苏和对人工智慧相关晶片的需求激增。随着汽车和工业晶片市场的调整,其他行业仅实现了3%至5%的温和增长。
「我们预计2025年将再增长20%,这将是设备支出的又一个重要年份。」曾瑞榆说。
中国是顶级晶片制造设备供应商的最大收入来源。根据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泛林集团和科磊公司最新公布的季度财报,中国市场分别贡献了应用材料、泛林集团和科磊公司32%、39%和44%的营收。中国市场对日本东京电子和荷兰ASML艾司摩尔的营收贡献甚至更大——两家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在中国的收入分别占其第二财季收入的49.9%和49%。
《日经亚洲评论》还注意到,在持续的收购热潮推动下,中国晶片行业资本密集度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升至15%以上。资本密集度与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一样,是晶片行业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曾瑞榆认为:「在过去30年,资本密集度低于15%,现在看来,15%以上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香港《南华早报》7月23日关注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南翔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晶片工业尚未实现爆炸式增长,但这一天终将到来。
陈南翔预测,在摩尔定律不再奏效的同时,中国将受益于新的封装技术。凭借在应用和封装技术方面的优势,中国的晶片产业将在3至5年内实现「爆炸式增长」,为中国克服美国的技术限制开辟道路。
ASML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富凯9月4日在纽约花旗银行的会议上表示,随着时间推移,美国以「国家安全」之名实施的对华出口管制变得更像是「出于经济动机」。
「要证明这事关国家安全,越来越难了。」富凯预测,未来反对美国管制的声音将越来越多。「很可能会有更大的限制压力,但同时也会出现更多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