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宜獲選教育部青年署「青年職輔中區召集學校」 促校際產學合作

静宜大学获教育部青年发展署评选为「114年青年职涯辅导中区召集学校」。图/静宜大学提供

静宜大学获教育部青年发展署评选为「114年青年职涯辅导中区召集学校」;职涯发展暨产业促进处魏清圳职产长表示,静宜任中区召集学校,将着重「典范移转」、「合作共享」及「共创加值」三大校际交流机制,形成策略联盟;并针对新兴产业趋势与企业需求,共同促进校际合作及产学接轨。

魏清圳指出,面对全球产业加速转型,Z世代学生正迈向数位化、智慧化及永续发展并行的职场环境;尤其在台湾5+2产业创新发展(即智慧机械、亚洲矽谷、生技医药、绿能科技、国防产业、加上循环经济及新农业)与AI应用蓬勃发展,学生的技能需求及职涯准备愈显重要,希望透过中区召集学校平台,整合大专院校、政府部门与教育部青年署等资源,搭建符合未来优势的职涯辅导支持系统。

「典范转移」即透过各校分享成功的职涯辅导经验与产业合作模式,协助区域内的优良实践向更广泛的学校推广;「合作共享」是建立跨校资源网络,让学际间得以互相共享AI应用、永续发展等课程资源与辅导平台,并与5+2产业链的企业合作共创双赢;「共创加值」则结合新兴产业和区域需求,策划跨校实习、产业专题及创新活动;深化学生在智慧科技、永续经营等领域的技能与实践经验。

魏清圳表示,中区共36所学校,静宜将以往定期召开的区域联系会议,增加产学合作实地参访等;他强调,职辅学校除课堂分享,最重要的是能实际了解厂商的人才需求,希望借由产学合作实地参访达到这项目的。

静宜校方还创新邀请劳动部中彰投分署或市府劳工局等单位成立「职辅联盟」,希望链结外部资源扩展到异业结盟,甚至是同业结盟;并透过产官学合作交流分享,讨论相关议题。

魏清圳说,静宜同时设立「产学合作媒体平台」进行就业及媒合博览会等,甚至进一步运用「台中跨境体验示范基地」的专业设备及摄影棚等场域,将获奖职辅人员故事拍摄成影片,并透过媒体宣导或加以推广,这也是静宜创新的作法。

劳动部中彰投分署在静宜设置「Youth Salon职涯发展旗舰馆据点」,提供职涯咨询、优化履历、虚拟面试、就业讲座等。还设置有多功能数位化软硬体设备,提供学生多元体验,规划符合学生职涯发展及就业服务方案。

静宜获选教育部青年署「青年职辅中区召集学校」,创新作法促进校际产学合作。图/静宜大学提供

静宜创新成立「职辅联盟」,希望链结外部资源扩展到异业结盟。图/静宜大学提供

静宜大学针对新兴产业趋势与企业需求,共同促进校际合作及产学接轨。图/静宜大学提供

静宜担任中区召集学校,将着重于「典范移转」、「合作共享」及「共创加值」三大校际交流机制,形成策略联盟。图/静宜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