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解封也会害怕出门接触人群 我好焦虑怎么办?

就算解封也会害怕接触人群、出门 我的焦虑正常吗?(示意图/Shutterstock)

期待两个多月,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平稳,解封的可能性愈来愈大。当国人期待着重回正常生活,也可能产生另一种焦虑:解封焦虑。

当政府宣布警戒降级、部分场馆重新开放,还是有人会担忧,或怕一旦出门就染疫,因此选择继续待在家,甚至不愿接触人群,美国心理学会近期的调查就发现,有半数的美国人不愿回到之前的人际互动模式。

梅约医学中心(Mayo Medical Center)临床社工师德鲁肯米勒(Reese Druckenmiller)说,焦虑不会因为确诊数下降而减少,仍然有人不太愿出门,害怕与家人以外的人互动。

解封也会焦虑?专家提出3点原因

为什么解封也会有焦虑?期待重回以前的生活为何还会担忧?专家指出3点原因:

1.难以适应改变

临床心理师蔡佳璇指出,在过去两个月我们已经习惯多数时间待在家里、适应这种「正常但又不正常」的生活,要再重回到以前的日子,难免难以适应。

「解封意味着,我们正尝试可能让自己陷于危险的行为,」心理学家伟斯洛基(Andrew Wislocki)也指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种焦虑,但面对这种改变会有不安或忧虑很正常,「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用某一种心情和行为过生活,所以面对解封,也需要时间改变,如同警戒时,人们也要适应足不出户的生活。」

伟斯洛基也强调,这种不确定性与警戒时期不同,因为改变可能会让自己陷于危险中,所以才有这么多人逡巡不前。

(图片来源 / Shutterstock)

2.无法确定他人和外界的状况

除了来自己的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来自人群和环境。不确定对方会怎么互动,更可能担忧对方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加上现在不是完全没确诊病例,在无法评估风险的状况下,很容易产生焦虑。

3.新闻媒体推波助澜

媒体的报导下,这种解封焦虑更深。德鲁肯米勒表示,虽然随着疫情舒缓,新闻面貌已经从以前专注于疫情,有更多不同的内容,「但每节新闻重点还是确诊数、多少人去世。这对很多人来说这一种负担。」蔡佳璇也认为,媒体太强调病毒有多可怕,这些都会影响人们重回以往生活的意愿。

●有焦虑很正常 想让自己安心先做这3件事

除了外出亲洗手、戴口罩,还有什么方式可以缓解这样的焦虑?,蔡家璇表示,有这样的焦虑很正常,这是自我保护机制,不用追根究柢,而面对这样的状况,首先可以写下来在烦恼什么。

蔡家璇解释,有这些焦虑是因为认知窄化成只想得到灾难,因此把自己的担忧写下来,并问自己,这些担忧值得吗?「出门就会染疫,这是事实还是想像?最好和最差的状况是什么?这样的担忧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示意图/Shutterstock)

她表示,透过这些做法,可以让认知更具弹性,才能采取进一步的做法,「思考完就会发现,想法不等于事实。」了解之后,正念、静心都可以让思绪回到当下,或是泡杯咖啡、洗碗,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就能化解这样的焦虑。

同时,恢复生活也要「慢慢来」。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全观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师周庭筠指出,给大脑一点时间适应新的社交生活,可以先从亲朋开始,再慢慢扩及朋友和职场、客户。另外也可以从资讯搜集做起,每天看正确、适度的讯息即可,例如指挥中心的记者会,「我们习惯了被资讯轰炸,现在要慢慢减少,因为资讯太过泛滥反而会增加不确定感和恐慌。」

最后是别苛责他人的焦虑,周庭筠解释,每个人适应改变的能力不同,不要因为对方焦虑就觉得是穷紧张、想太多而有情绪反应或责备,这样只会让对方更不想适应新的生活模式。

周庭筠也表示,由于不了解新冠病毒加上一发不可收拾,才对它这么恐慌,但目前已愈来愈了解它,加上疫苗已经开始施打,许多国家也慢慢回归正常生活,「不要只看坏的,好消息其实很多,因此不用太过紧张,给自己一些时间,一定可以解决这样的焦虑。」